• 49阅读
  • 0回复

商品粮基地也不能单打一抓粮——洞庭湖地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06
第2版()
专栏:

商品粮基地也不能单打一抓粮
——洞庭湖地区见闻
编者按 商品粮基地如何建设?怎样才能生产更多的粮食?这篇文章用令人信服的事实说明,单打一抓粮食,粮食徘徊不前;抓了多种经营,有了资金,粮食就能上去。事实说明,商品粮基地也必须调整农业内部的经济结构。
钱紧资金缺,这是发展粮食生产的突出矛盾;广开生产门路,积累资金,粮食生产才能快上。这不仅仅是克服农业生产单一化的一项经济手段,而且是农业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商品粮基地是否也要调整农业内部经济结构,认识并不一致;在一些干部中,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的思想,至今根深蒂固,对改正过去毁林种粮等错误作法,仍然缺乏决心和措施,这个问题不解决,商品粮基地是建设不好的。
国家投资支援商品粮基地建设,是必要的。但是,当前国家支援农业力量有限,坐等“农业投资”,伸手向上要贷款,是不应该的。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自己动手栽好“摇钱树”,发展“聚宝盆”,下决心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抓好多种经营,打开生财之道,粮食就能快上大上。
去年秋收季节,我们曾穿越洞庭湖地区,今年再次来到这里,更是耳目一新。粮食增产固然可喜,给我们印象更深的,却是大批“摇钱树”、“聚宝盆”的涌现。我们行程千里,几乎每天碰到一群又一群鸭子,不时挡住去路;湖边低洼地带,又新建了大批精养鱼池;一些湖田如今成了红荷绿叶的莲湖;桔园、麻场和茶场,一片又一片……单一经济的年代逐步结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正在到来。
恶性循环的根子找到了
这里是商品粮基地。有人说:“商品粮基地就是要多产粮食”,“一切为了粮食,粮食就是一切”。这话似乎有理,可是商品粮基地怎样多打粮?怎样才能高速度发展粮食生产?值得很好研究。多少年来,不少干部社员在这个“鱼米之乡”辛勤工作劳动,精力都花在“粮”字上,虽然粮食产量有所增长,但是,许多传统的多种经营项目被当作“资本主义”砍掉了,走进了生产单一化的死胡同,生产资金短缺,更谈不上购置农业机械,只能靠国家贷款维持简单再生产。有些社队年终分配无几,有些甚至“稻谷加稻草,分配要倒找”,有些背上了超支户的包袱。社员们说:春季“一颗公章领贷款,两只箩筐挑返销”;秋后“稻谷送进仓,票子还银行,仍是两手空”,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在恶性循环中旋转。
三中全会以来,人们解放思想,看到了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搞单打一造成的恶果。临澧县新合公社金岗大队,曾经被树为抓“两纲”(“以粮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典型。一九七六年,大批“资本主义”,一下子砍掉了三百多亩经济作物,盲目扩大粮食面积,推广三熟制,严重破坏了农作物的合理布局,虽然当年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生产成本猛增到百分之四十五,借国家贷款达四万多元,成了有名的高产穷队,去年粮食产量也跌落下来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唐汇炳感叹地说:“我们干了许多蠢事!片面抓‘两纲’,越抓农民越遭殃,地种瘦了,人变穷了。”素称苎麻、柑桔之乡的沅江县三眼圹公社,有湖汊,有丘陵,种苎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著名的“沅麻”,曾远销国内外;柑桔品种好,成熟早,香港很欢迎。五十年代,广大农民就靠这两大项经济作物富裕起来,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瓦屋。就在这个长满了“摇钱树”的地方,也来了个“让粮食元帅升帐”,上万亩苎麻,近两万亩柑桔,几年时间基本砍光,改种红茹。从此,这个公社元气大伤,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六年,粮食年产量一直在两千万斤左右徘徊,经济收入却一落千丈,贷款越欠越多,到去年,每人平均三十八元。社员埋怨说:不看实际情况,硬要“以粮为纲”,“纲”又抓不住,门门都搞光。真好比往洞里赶鸡,越陷越深。
为什么就粮抓粮抓不上去?为什么恶性循环老是摆脱不了?说来说去是缺了一个“钱”字。
生财有道才能有良性循环
钱从哪里来?在一些研究农业生产的会议上,经常出现这种场面:吵吵嚷嚷,伸手向上,埋怨国家投资太少。是靠国家投资买商品粮基地,还是自力更生建商品粮基地?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到了各级党组织的面前。
一年以前,临澧县委书记吴愈俊带领调查组,对全县十六个公社、三个镇进行调查,他们从陈二公社汪家大队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很大启示。这个大队过去曾是抓多种经营促进粮食生产的先进单位,后来片面抓粮吃够了苦头。去年,他们种好棉花、生姜、蓖麻、乌桕,养好猪、牛、鱼、鸭、兔,钱多了,添购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促进了粮食生产。从这里,县委认识到,建设商品粮基地就要广开财路,生财有道才能改变恶性循环。他们订出发展多种经营的规划。
于是,抓钱促粮,成了各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自觉行动。常德地委书记郭连贵来到水网地带抓湘莲和渔业,有的县委书记在自己蹲点的地方,大抓多种经营,许多社队的基层干部,也砸碎了“丢纲离线”的紧箍咒,敢于为集体抓收入,为社员谋利益。消灭“扁嘴巴”的禁令取消后,社社队队养起了小群鸭。今年头八个月常德地区养鸭达四百多万只,比去年增长一倍多,平均每人养鸭一只以上。水稻抽穗扬花之前,鸭子进入稻田,既能消灭虫害,又能留下鸭粪肥田,还能把杂草翻倒在泥里。农民夸赞鸭是队里的“小钱柜”,“除虫专业队”,一个队养几百只鸭,仅产蛋就能收入数千元。不少生产队仅仅抓住了养鸭这个“聚宝盆”,就开辟了扩大再生产的新局面。许多生产队开展多种经营,不是开“杂货铺”,而是抓住骨干项目,带动其他品种,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这个弯子转得好!”
“八百里洞庭”,有山有水,有丘陵有平原。如何在这个“鱼米之乡”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大有文章可做。过去,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盛行,在湖区,提出了“向湖要粮”,每年冬春,组织千军万马“战洞庭”,无休止地围湖造田;在山丘区,也是“粮食不上纲,多种经营让一让”,毁林开荒,改土造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汉寿县洋淘湖农场和株木山公社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退田还湖还土,改变了“山穷水尽、死水凝氹”的状况。洋淘湖农场曾经消灭了三千六百亩莲湖,改种粮食。一九七七年,几场大雨,湖田全被淹没,早稻晚稻颗粒无收。去年,全场恢复了二千三百亩水面,植莲养鱼,预计今年每亩收入比种粮收入要高出十多倍。株木山公社原来把湖汊围起来种水稻,把旱土改成高塝田种粮食,产量很低。今年他们从实际出发,低田还湖植湘莲,高田还土种苎麻,把破坏了的生态平衡改变过来。大家反映:这个弯子转得好!
从汉寿县洋淘湖等地看,整个洞庭湖地区,也都在转这个弯子。汉寿县委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全县土壤、气候、自然情况的基础上,将全县划分为五种类型的地区,按照一种二养三加工的原则,实行分类安排,因地制宜建立棉花、苎麻、黄麻、甘蔗、茶叶、乌桕、湘莲、蚕桑、柑桔、鲜鱼等十个商品生产基地。其他各县根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草吃肉的方针,都在着手改变单一经济。越来越多的同志开始懂得:国民经济要调整,农业内部经济结构要调整,商品粮基地也不能例外。
担心是多余的
有人担心:多种经营大发展,挤了粮食面积怎么办?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多余的。
沅江县普丰公社几年前就主动把三千亩甩亩还湖,逐步改造成精养鱼池,综合利用,为农业提供了十几万元资金,粮食生产连年增长。去年全公社粮食总产比围湖造田、扩种甩亩产量最高的一九六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七。今年早稻丰收,预计全年总产可比去年增加一成以上。汉寿县周文庙公社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六年,围湖造田、改土造田七千亩,粮食生产不但没有搞上去,反而下降。后来退田还土、退田还湖,水稻实种面积减少了九千亩,去年粮食总产量一举突破喊了十年之久的五千万斤大关,预计今年可再增产。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什么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反而增加呢?普丰、周文庙等公社的实践说明: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发展多种经营,把钱转化为粮,不是在面积而是在提高粮食单产上下功夫。去年以来,洞庭湖商品粮基地十七个县、四个市、一个镇和十五个国营农场,多种经营面积扩大,粮食生产大幅度增产。去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二十多亿斤,今年早稻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这就是抓钱和抓粮之间的辩证法。
本报通讯员 余先铭
本报记者 刘振贵 李业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