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草粮轮作 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06
第4版()
专栏:开展一场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

草粮轮作 大有可为
李易方
人民的食物构成要逐步改变,畜牧业要大发展,努力发展牛羊兔,“靠草吃肉”,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了。大家紧接着关心的下一个问题是:草从何来?牧区、半牧区许多地方草原退化,载畜能力降低,必须注意普遍保护、合理利用和重点建设草原,这是一个方面;同时,因地制宜推行草粮轮作。从更深刻的意义讲,推行草粮轮作,与其说是耕作制度的一项改革,毋宁说它是经济结构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很有必要提出来,为开展草粮轮作大喊大叫!
一段曲折
草粮轮作是我国固有的耕作制度之一。陕西关中地区,久已习惯采用冬小麦和苜蓿倒茬;南方水田地区,稻田内冬季播种一茬绿肥作物、红花草等,就是典型,不过方式比较简单罢了。可是,五十年代初,一些国营农场刚刚试行多种草田轮作不久,就以不适合国情为由被当作“洋教条”批掉了。这桩“公案”判得未免有点不公。如果说,当时在轮作方法上包括作物种类配置、年限安排等还有不足之处的话,就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遗憾的是我们未能把固有的经验同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改进、提高,去逐步完善它,因地制宜推广它,而到头来坐看西方着了先鞭。如今,我们应当为草粮轮作恢复名誉。
一举数得
草粮轮作的好处很多。举其要者:
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以草兴牧,以草促农。用豆科牧草或优质禾本科牧草轮作,打贮的青干草是营养丰富的饲草饲料。优质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互相搭配,牛羊不喂精料也能肥壮。
种地养地,增加土壤肥力。豆科牧草的根部生着大量的根瘤菌,能够从空气中固氮,通过这种生物固氮的作用,使土壤越种越肥。据国内测定,每亩紫花苜蓿每年可在土壤中积累氮素五至七斤;种过三年以后的苜蓿地,每亩遗留干根约五百到一千二百斤。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国有些地方种的豆科牧草,因为土壤中缺少适宜的根瘤菌,所以影响牧草生长和充分发挥固氮作用。如能在播种豆科牧草时拌施接种若干根瘤菌,即可收到显著的增产效果。
节省投资,降低成本。由于种草养畜多攒了肥料,再加上豆科牧草固氮,养地用地,可以不施或少施化学肥料,从而节约一大笔开支。
有利于生态平衡,能够起到保持水土,减轻或防止风蚀和水土流失的作用。土地上有了树林作为覆盖,可以防止风沙灾害,减少径流冲刷。在一些坡耕地上,实行牧草和粮食作物带状轮作,更能发挥常年保持水土的作用。
一种趋向
实行草粮轮作,把好好的一部分耕地拿去种植一季、一年或多年生牧草,这是不是一种浪费,或者倒退?请看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当今的趋向。
十八世纪前,法国农业实行休闲制,农田每二、三年中休闲一年。从一七五五年开始,实行草粮轮作,不再休闲,牧草大幅度增产,促进了畜牧业,也促进了粮食增产。
澳大利亚是畜牧业和农业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这个国家的农业也经历过掠夺式经营的阶段,实行小麦连作,地越种越瘦,小麦产量很低。后来,从南澳洲开始,普遍推行地三叶、紫花苜蓿或一年生苜蓿和小麦轮作制度,现在草粮轮作制已经普及到全澳谷物地带。
位于南温带的拉丁美洲国家阿根廷,在它的中部农牧业集中产区,普遍实行草粮轮作。小麦每公顷可收二千五百多公斤,玉米每公顷可收六千公斤。谷物连作三、四年后再种植牧草,又可以达到更新草场和清除杂草的目的。此外,他们还采用了在玉米收获前一两个月,于行间播种牧草,霜冻前牧草可长至三十厘米,用于冬季在田间放牧牲畜,牲畜排泄的粪尿即直接肥田。
即使在一些地少人多和实行集约经营的国家,也相当注意粮食作物和饲料轮作,利用两茬作物空隙,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解决粮草争地的矛盾。
草粮轮作,能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促进农牧结合。许多国家正在积极推广,这决不是偶然的。
一把钥匙
我国西北五省、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大部及东北三省西部,受风沙灾害威胁的有九十六个县、面积约两亿亩;水土流失严重的有一百三十八个县,面积六亿四千万亩。这些地区,多数地方经济比较困难,人民生活艰苦。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就经济布局和生产方针说,没有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而是搞单一的农业经济,为了抓粮,到处毁林种地,滥垦草原,开荒开到了山头,广种薄收到了尽头,终于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生态平衡破坏,农林牧俱伤。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出路何在?内蒙古库伦旗水泉公社,地处塞外,人均占有耕地十七亩,过去由于肆意砍伐森林,盲目开荒种粮,弄得“三光”(山光、坡光、沟光)、“五缺”(缺粮、缺钱、缺肥、缺柴、缺草)。一九七○年以来,大搞人工种草,累计种植面积八万多亩,一九七八年保存面积两万八千多亩,人均四亩,百分之八十是草木犀,其余是沙打旺、紫花苜蓿。一九七八年平均每人有大小牲畜一点四头,平均每户存栏生猪三点五头。粮食总产量比八年前增加一倍,亩产增了两倍,社员收入从三十多元增加到七十五元。风沙干旱,土质瘠薄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公社大营子大队第二生产队,从一九六六年开始,种植草木犀、沙打旺、紫花苜蓿、紫穗槐等,截至一九七八年,种草面积已经扩大到一千二百亩,人均粮草面积各六亩半。随着作物布局的调整,农牧互相促进,大牲畜和羊成倍增加,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社员口粮从三百多斤增至六百多斤。社员收入由五、六十元增至一百三十元。这些典型经验说明,大种其草,以草兴牧,以草促农,以草增收,是打开农业落后局面的一把钥匙。
一步步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些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形成恶性循环的地方,应当转化,也可以转化,但是得一步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必须让生产队真正掌握自主权,反对瞎指挥,使生产队有可能按照实际情况,贯彻执行正确的生产方针。第二,要农林牧通盘规划综合治理,不可单打一,在抓紧植树种草的同时,要相应地抓好若干农田基本建设,加工加肥,精耕细作,变广种薄收为高产多收,使农林牧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应当有一个全面规划。第三,种草面积宜于由少到多,逐年扩大,切不可急于求成;草的种类可适当搭配,切不可千篇一律。最好是长(多年生)短(一年生、两年生或利用季节间隙插种)结合,以短养长,联因互补,争取当年见效。第四,对草的利用要因地、因时、因草制宜,不可一刀切。从提高经济效果出发,可以采取刈割、制青干草、青贮、打浆、加工草粉或放牧等,加以充分利用。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事业中,在种植业与饲养业并重的道路上,草粮轮作制度势将顺天应人,为打破恶性循环,恢复与建立新的生态平衡,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放异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