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以科学态度对待农业基本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07
第2版()
专栏:

以科学态度对待农业基本建设
谢世荣
要使我国农业有一个大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单搞农田基本建设的传统观念,全面抓好农业基本建设。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究竟包括什么内容?有些同志认为:搞农业就是搞粮食;搞农业的基本建设就是搞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这种认识是很狭窄的。农业应当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搞农业基本建设,应该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基本建设。
农业要大发展,首先要抓好农业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农、林、牧的基本建设。农、林、牧三者是互相依赖、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搞农业基本建设,要把农、林、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缺一不可。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农林牧相结合,而且畜牧业比重日益超过种植业。我国也要把农林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从现阶段来说,粮食生产是主要的,还必须继续搞好种植业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使我国粮食生产有一个较大的增长。而从长远来说,要使我国农业真正过关,解决九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光在十五亿亩耕地上找出路,是不可能的。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发展农业,一定要有一个全面计划,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都发展起来。要注意在抓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大搞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加强草原和草山草坡建设,提高载畜能力;保护和利用内陆和海洋水面,建设鱼塘、海涂,发展淡水、海水养殖业。我国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森林覆盖率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七;有四十三亿亩草原,目前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三点九;已利用的海水和淡水可养面积,只占七分之一和一半。这都说明我国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多种经营的巨大潜力。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农业的物质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机电井排灌动力增长了三十多倍,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建成了七亿亩高产稳产农田,三分之一的易涝农田得到初步改善,三分之二的盐碱地经过了治理改良。但是,取得上述成绩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
由于农业基本建设存在片面性,忽视甚至损害了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使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农、林、牧、副、渔比例失调的状况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变,农业仍处于落后状况。特别是前些年,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有些地区农田基本建设无视自然规律,不讲究经济效果,毁林开荒,垦草种粮,盲目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不少地方出现了荒山秃岭、水土流失、草原沙化、沙漠扩展等现象,自然保护区缩小了,水旱风沙灾害扩大了,珍贵生物资源减少了,土壤肥力下降了,不仅阻碍了当前生产,而且祸害于子孙后代。
由于有些地方搞农田基本建设不顾具体条件,盲目搞大兵团作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科学态度对待农业基本建设。在这方面,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不解放思想不行。我国地区辽阔,自然条件十分复杂,一省一地一县之内,甚至一个公社,一个大队之内,土壤、地形、资源,千差万别,错综复杂。我们要从发展整个农业着眼,全面分析当地的特点,充分考虑植物生态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不能在农业基本建设上搞“一刀切”。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干了不少蠢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第二,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坚持等价交换原则。生产队最关心他们自己的经济实效,最熟悉当地情况,也最善于因地制宜采取增产增收的措施。农业基本建设干多少,怎么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花多少钱,受多少益,战斗在农业第一线的广大社员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制订农业基本建设规划的时候,要经过生产队社员群众的充分讨论同意。
第三,量力而行,讲究经济实效。从我国农村经济条件来看,目前农村需要休养生息,减轻农民负担,节约民力。国家支援农业的物资很有限,多数地区集体经济还不够强大,因此,当前的农业基本建设要量力而行,讲究经济实效。特别是一些县、社的水利建设,要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力争尽快发挥效益。大中型水利工程,摊子不要铺得太大,应该缩短战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由国家物力财力支援下搞的一些必要的大中型骨干工程,应重点搞续建、配套和加固,施工应该尽量地多使用机械,少征用民工。如果必须征用部分民工,则要给足工资和口粮,不搞一平二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