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从因地制宜种植中要粮要钱 屏南县两年改变了低产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09
第2版()
专栏:

从因地制宜种植中要粮要钱
屏南县两年改变了低产面貌
新华社福州十一月五日电 多年来被人们形容为又“贫”又“难”的福建省屏南县,近两年来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使农业大幅度增产。去年,全县创造了粮食总产量、经济总收入、商品粮、社员口粮、社员纯收入、公共积累、集体储备粮、饲料粮“八项超历史”的优异成绩。其中,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二点三,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三点八,社员口粮和分配收入也分别增加百分之二十三点九和百分之十七点八。今年又继续前进,早稻总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增加两成多,中、晚稻等秋熟作物已开始挥镰收割,丰收在握。预计全年可以亩增一担粮,人增二十元。一举甩掉了又“贫”又“难”的帽子。
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十多年里,屏南县是全国低产县之一。粉碎“四人帮”以后,县委下决心端正思想路线,改变作风,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布局,从因地制宜中要粮、要钱、要农业生产速度,摆脱屏南的低产落后面貌。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屏南县委扎扎实实办了三件大事:
一、从全县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分布在海拔六百米以上的山岭上,气温低,无霜期短这一实际出发,调整耕作制度。提出在海拔六百米以下,气温较高的地区种双季稻;六百米至八百米的,不提倡种双季稻,个别队可以试种,八百米以上的,不种双季稻,只种一季中稻,把过去的“稻——稻”改种油菜(或小麦、马铃薯、紫云英)——稻。这样一改,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许多社队一季中稻的产量达到或超过了两季稻的总产量。
二、从全县交通不便但水力资源很丰富的实际出发,努力修路办电。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三万个劳动力,每年光是运输和粮食饲料加工要花去一百八十万个工日,这就使劳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近两年来,县委把修路、办电当作发展农业生产的大事来抓。目前,全县已修公路三百七十多公里,建小水电站一百零四座。在一百五十个大队中,有八十二个大队通了汽车,一百零九个大队通了电,一大批劳动力从运输和粮食、饲料加工中解放出来,大大加强了农业生产第一线。
三、从全县有八十万亩山林、七十多万亩宜林荒山的实际出发,大抓林、副业生产。首先抓了毛竹基地的建设,使全县竹林发展到九万多亩,毛竹积蓄量达一千万根。其次,两年多来,还开辟新茶园六千八百多亩,改造老茶园一千多亩,使茶叶收入比一九七六年增加十四万多元。与此同时,还围绕着茶叶、毛竹发展了竹编、造纸等各种工副业,为农业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