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穿着皮袄吃黄瓜——记北京部队某师一炮连在高寒的阴山上艰苦创业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09
第4版()
专栏:

穿着皮袄吃黄瓜
——记北京部队某师一炮连在高寒的阴山上艰苦创业的事迹
本报记者 阎吾 涂国之
汽车驶出古长城,穿越塞外的群山,到达北京部队某师一炮连驻地阴山,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美好的风光:岭上岭下水哗哗,沟沟坡坡菜绿油油,花喷香。仔细数数,有黄瓜、南瓜、茄子、芹菜、韭菜、大葱、柿子椒……,共四十多种,连欧洲的豆角,非洲的葫芦,也在这里安了家。真是瓜满藤,豆满架,多么逗人爱!
可是,有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有山和尚头,有沟没水流,风吹石头跑,五月雪花飘”的冰寒荒山!我们的战士凭着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依靠一双勤劳的手,终于把这里的山河重新进行了安排。盛开在阴山的报春花,如今更显得妖娆迷人。
(一)
九年前,一炮连奉命开到这里,首先遇到的就是吃菜的困难。干部战士只能吃上土豆、元白菜,不仅数量少,天长日久,大伙儿也不爱吃,说:“土豆、土豆,一见就够;元白菜、元白菜,越吃越腻味。”到内地去买菜吧,给国家交通运输和市场供应增加负担且不说,连冻烂带盘掉,要损耗一半以上,还吃不上新鲜蔬菜。吃菜少了体内缺维生素,不少战士得了夜盲症。有的还患关节炎、皮肤病,面黄了,体瘦了,干部看着实在心疼。别说要在这儿练兵保卫祖国,就是能不能呆下去,都成了问题。
是忍耐和退却,还是迎接大自然的严峻挑战?
夜,已经很深了。狂风吼叫,好象狠心要把阴山冻成冰疙瘩。室外气温已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可这时,一炮连的土窖里还亮着煤油灯,战士们围坐在干部身旁,紧张地思考着,热烈地谈论着。大家从苏修侵略本性不可改变,谈到部队在这儿长期扎根守边疆的必要性;从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教导,谈到搞好阵地建设在平时和战时的意义;从大庆人的创业精神,谈到靠苦干加巧干是可以改造恶劣自然环境的。这一夜,全连进一步统一了认识,决心在这风雪荒山干出点名堂来。
打这以后,全连同志不用动员,不要人催,一早一黑和休息日扛着工具就上山,发起了一场场开山造田的战斗。
部队夏秋任务繁重,开山造田只能在冬春搞。而塞外高原的冬春,满山积雪,地冻六尺坚如石,寒风刺骨如针扎。要开地就得用钎撬镐刨,一层层劈开沙石,往往一镐刨下去,不是起个白痕,就是冒一团火星。然后一筐筐把沙石抬走,再从山下远远的地方抬回泥土,垫一尺多厚,才能种庄稼。全连凭着这种精神,从一九七一年开始,苦战两冬春,在阵地周围的六沟四坡,开出了大大小小五百多块坡地,以后又将坡地改平地,小块并大块,造出了五十亩梯田。
田造好了,没有水也白搭。
提起水,难煞人。战士下工回来,就得到三里外去背水、担水。一盆水几个人先轮流洗脸,再洗衣服,洗脚,最后还得用来和泥脱坯。那来水浇地?
指导员刘小安顶着风雪,下山向附近的老农和水利技术员打听能否在他们阵地上打出水来。连续打三口井都失败了。第四眼井打到八米深时,终于出了少量的水。战士们都乐得跳了起来。大伙忘记了冻和累,忘记了手上血泡疼,一股劲往深里打。连长刘奎宝双手攥着沾皮刺骨的铁链,一桶一桶往上提沙石;指导员刘小安戴着皮帽,穿着棉衣,泡在井下冷水中,一手握钎,一手挥锤往下打。经过五个月的奋战,战士们终于打成了第一口井。
从一九七二年到现在,他们共打了十二口井,除人、畜所需外,绝大部分用于灌溉,并且形成了自流灌溉体系,电闸一推,满山流水,能排能灌。
造地、打井难,种菜更难。
这里全年无霜期只有百十天,温度在二十五度以上的只有七八天。他们按照内地“头伏萝卜二伏菜”的常规,八月份下种,结果种晚了,气温低,白菜还没有拢帮就冻死了。第二年,他们五月份就下种,谁知又早了,气温高,白菜热得提前开了花,光长梗不长叶。第三年,他们总结了前两次的教训,在六月底和七月初下种,果然获得了成功,一亩地收了两万二千斤,相当于内地正常年景的产量。
全连乘胜前进,连续战胜了全年连续不断的八级以上大风的袭击,在实践中摸索成功了大棚塑料温室种菜。从一九七四年起,部队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鲜菜了。近几年来,全连每年产菜十六万七千多斤,每人平均可以分到千斤以上。
在向四化进军的热潮中,一炮连的干部战士又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大搞科学种田的热潮。不少人订购了《天气学知识》、《植物栽培》、《植物生理学讲座》等杂志和书籍,认真学习。战士廖汉初、陈兴富还搞成功了用植物生长激素点西红柿和黄瓜花的试验,今年连里的西红柿和黄瓜结得格外多,格外大,特别惹人喜爱。
(二)
战士笑阴山,换得阴山笑。转眼间,一炮连来这儿整整九年了。这是他们发奋创业、果实累累的九年,也是他们思想丰收、扎根边疆的九年。
战士们自己填词谱曲,用最美好的曲子,来歌唱今日的新阴山:云绕阵地歌绕山,翠帐绿幔扎营盘,苹果成林杨树舞,葵花点头迎客来,……战士热爱你呀,塞外的好江南。
九年来,一炮连在完成施工、训练任务的同时,创立了一份很可观的家业。他们自己动手,盖起了一排排宽敞漂亮的宿舍、饲养房和制作酱油、醋、豆腐、粉条的副食加工房。连里吃菜、肉比上级规定的标准多一倍以上,每人每天吃的伙食超标准一角多,每顿饭两菜一汤,有时还三、四个菜。
营区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一炮连干部战士的思想感情也在不断变化。边疆战士越来越同阴山结下了深厚感情。
刚来时,有个别战士见到这一片荒凉,有点感到:“边疆好守,常备难熬!”有的干部盼移防,有的战士盼复员。可是,随着阴山的旧貌变新颜,他们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出来了,谁都舍不得离开了。连队干部告诉我们,现在连队的思想工作比过去好做多了。以前每逢老战士退伍时,总要费很大力气做留队战士的思想工作。如今要动员一个战士退伍,要费很多的唇舌。有些复员的战士到了地方,心还在连队。老连长刘奎宝,因病已免职休息快三年了。可他离职不离位,连里什么工作都抓,成天和战士滚在一起,直到离队前的三、四天,还一门心思为连里干活。战士们对他说:“老连长,你马上就要走了,该歇歇啦!”他说:“你们应该理解我的心情。我虽然要走了,但连队不走,阵地不走,战士不走,我要做点事情给大家留念。”
边疆战士连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人民关心着边疆战士。探亲的家属来到连队,不是看这,就是看那,一面看一面直叫“好”!有的看到这里可以种香瓜和向日葵,就提前回家把种籽寄来。有的家属千里迢迢送来了农具。有一段,战士刘泽军的未婚妻来信说:“你在那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种菜,能干出个啥来?再这样下去咱俩就吹!”党支部写信把女方请到连里,领着她到六沟四坡和温室里参观。她越看越惊讶,说:“嘿!真不简单,白菜长了十五、六斤一棵,……你们真是好样的!”她回来就向刘泽军作了自我批评,并和战士一道上山给白菜施肥。她爱上了边疆,爱上了阴山上创业的人,他俩结了婚。
内蒙古农牧学院一位老教授,专程到这里来参观访问。他看看梯田,满眼青翠,看看战士,满面红光,感慨万千,奋笔留下这样的诗句:
双手绘得秃山绿,
汗水浇出菜花香。
戎马边塞豪气壮,
枕戈待旦歼豺狼。
(三)
一炮连象一朵艳丽的报春花在高寒的阴山上开放了。它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从团、师、军到北京部队领导机关,都给他们记功、授锦旗。指导员还被邀参加国庆观礼,当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部队负责人秦基伟带领所属各部队的军、师主要领导干部前来参观,兴致勃勃地赞扬一炮连在高寒的阴山上创造出“穿着皮袄吃黄瓜”的奇迹。
的确,能在这儿种出这样多作物,而且从五月十三日到十月底都可以吃上鲜嫩的黄瓜,能说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吗!它发人深思,给人以希望。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有多少这样的地方呀,要是都能象一炮连这样把它开发出来,这对保卫边疆、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该有多大的贡献!
一九七六年,一炮连所在的师大面积推广了该连的经验,实现了蔬菜全部自给有余。
花香飘万里。一炮连的事迹越传越远,四面八方都来参观学习。近几年,从师、军、军区,到解放军总后勤部,先后十四次在这里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一炮连一个战士的哥哥在空军某部任副指导员。他听了弟弟来信介绍连里种菜的情况,在探家时绕道来一炮连取经,回部队就干出了新成绩。学习了一炮连的经验,守卫在大兴安岭的某部捎信说他们已吃上了自己种的黄瓜,有一个驻天山的部队也学一炮连的办法种出了大白菜。驻地山下的生产队、大队、公社、县、盟、市,也经常有人来一炮连学习。
几年来,一炮连平均每年要派出十五人次以上的战士,到几十个单位指导打井、种菜,今年上半年就到了四十多个单位作指导。这些“土专家”都有一手高招和火热的心,他们走到哪里,定要哪里吃上新鲜菜才离开。
离开一炮连,我们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衷心祝愿这朵报春花开遍祖国的万里风雪高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