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姜营靠植树造林翻了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11
第2版()
专栏:

姜营靠植树造林翻了身
深秋时节,我们来到河南省南阳县姜营大队,只见一幢幢新盖的瓦房为绿树所掩映,一块块银花绽开的棉田被林带所环抱,尤其是村西那一望无际的树林,象一道绿色的长城,挡住了为害多年的白河。队干部告诉我们,姜营这个历来被称为“饥荒营”的穷沙窝,如今所以能够翻过身来,是因为找到了植树造林这把“钥匙”。
过去,姜营大队的两千亩耕地,有四分之三处于沙埋水淹的威胁之下。早在一九五二年,这里的农民就认识到,要根治沙荒,非造林不可。他们组织起一个造林互助组,在县人民政府的支援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沿河的沙丘上手扒锄挖,栽下了一棵棵树苗。没想到,一九五五年的一场洪水冲毁了六万株树,过后不久的“共产风”又刮走了九万多棵,苦心经营起来的林场,只剩下了稀稀拉拉的一些小苗。在天灾人祸面前,姜营干部和社员毫不动摇,抓林业始终没有松劲。二十多年来,终于在这一千六百亩沙滩上造林一千四百余亩,植树四十多万棵,筑成了一个郁郁苍苍的防护林带。
植树造林为国家和集体提供了木材和其它农副产品。到目前为止,姜营大队已伐木一千七百多立方米,其中将近一半卖给了国家,累计林业收入五十万元,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左右。现在,木材的积蓄量达四千多立方米,可以逐年采伐。
林业的发展促进了农牧工副业的兴旺。防护林带不仅使姜营的农田基本上免除了风沙危害,而且落叶和鸟粪增加了腐殖质,改良了土壤。解放初,这里种棉花很少,亩产皮棉只有七、八斤,去年达到一百九十斤。全大队交售皮棉十四万八千多斤,超额完成征购任务的一倍多。粮食亩产也由解放初的不到二百斤,步步上升到去年的一千六百斤,今年小麦一季就达八百一十七斤。他们还利用自己生产的木材、砖瓦,陆续办起了面粉加工厂、粉丝厂、肥皂厂等工副业。队里的收入越来越多,社员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一九七八年人均收入达一百四十二元。
本报通讯员
郑夫瑞 李瑞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