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阅读
  • 0回复

保质保量完成投产项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16
第1版()
专栏:

保质保量完成投产项目
本报评论员
抓紧时间,集中力量,保质保量地完成竣工投产项目,把今年的基本建设计划完成得好一些,对于调整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第一年,全国的基本建设计划作了调整。在基建计划定得晚、下达迟,资金、物资都有不同程度缺口的情况下,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竣工投产,全年计划将能较好地完成。这样,煤炭、原油、发电新增生产能力,将对缓和明年燃料动力供应的紧张状况起一定作用。另外,糖厂、原盐、纸浆、棉纺、铁矿石、炼铁、轧材生产能力的增加,新建铁路、港口等等,这将有利于明年轻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克服工业内部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调整。
力争更多的项目竣工投产,必须注意保质保量。不能因为时间紧迫,为赶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每个竣工投产项目都要及时组织严格验收,防止虽然报了投产,实际没有形成生产能力;或具备了投产使用条件,不及时进行验收,不按照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继续吃“基建饭”。济南第二机床厂铸钢车间设计能力为四千吨,去年主要厂房建成了,但烘干炉、淬火炉、冷却水塔等工程都未搞完,设备也不齐全,主管部门就组织验收,结果留下很大尾巴,不能投产。辽宁省锦州铁合金厂海绵钛工程,上报投产已经三年,由于配套工程未建成,至今不能生产设计的产品。验收是手段,投产才是目的,验收了不能投产,这种验收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们搞基本建设是为了增加新的生产能力,那种不讲经济效果、为基建而基建的做法,是违背调整方针的。进行基本建设,必须讲求经济效果。辽宁省建委最近对七十四个投产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报了投产而不能生产的有十七个,占百分之二十三;投产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的有十九个,占百分之二十六。这种情况在别的省、市也是有的。
基本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于年内有把握竣工投产的项目,要认真抓紧,坚决做到按标准建成、验收。要把投资打足,物资和施工队伍集中。基建部门要和物资、建设银行、交通运输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狠抓投资效果,确保建设进度。对于工程量大,问题较多,年内不能竣工投产的项目,也要多做工作,以期明年能够尽早建成投产,但不能年终突击花钱,分散财力、物力,影响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明年基本建设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加强物资调剂调度,是力争有更多项目竣工投产的重要保证。随着基本建设的调整,建设规模的缩小,停建缓建项目的增加,建筑材料、设备等物资的潜力越来越大。要在搞好清仓利库的基础上,将停建缓建项目的材料和物资,及时地用到年内竣工投产的项目上去。经验证明,解决材料、设备等物资问题,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湖北省建委对二十七个非工业部门的建设项目,采取由建工部门从备料、三通一平到竣工全过程包干,投资、材料全部由施工单位统筹使用的办法,不仅大大减少了建设单位许多麻烦,受到非工业部门的欢迎,而且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可以集中调剂使用,大大提高了竣工率。这条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