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总结制定计划经验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河南经济学会召开讨论会,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18
第1版()
专栏:

总结制定计划经验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河南经济学会召开讨论会,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本报讯 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经济学会于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郑州召开了第二次经济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律和价值规律。与会同志们的发言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计划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表现。计划经济和有计划按比例规律是客观存在,而经济计划则是主观的东西,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有人把三十年来我国在制定经济计划方面的失误归咎于计划经济,进而否定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和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作用,是完全错误的。关键问题是要善于总结制定经济计划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二)我国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方面的一个重要经验教训是,单凭长官意志办事,制定生产计划的目的性不明确,为计划而计划,为生产而生产,因而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物质文化的需要。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一种错误观点是: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看成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一条不可移易的规律,重视积累,轻视消费。加上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不顾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相适应和平衡的发展规律,不问时间、地点和条件,盲目认为积累率愈高,社会主义生产愈发展,无限增加生产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战线越拉越长,造成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突出地表现在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按计划生产的“长线”产品大量积压和浪费,而人民生活急需的“短线”产品则供不应求,市场出现人为的紧张现象,结果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有的同志对最近《人民日报》发表的于光远同志的《谈谈“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理论”问题》一文引起很大兴趣,写出探讨性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文章说,把满足全体人民需要放在经济理论的首位,使生产的目的更加明确,从而有可能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使国民经济真正做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和过去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以钢为纲”或以若干主要产品的增产指标为出发点相比,在理论上是拨乱反正,也是一个飞跃。
(三)以往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方面另一个经验教训是,忽视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大多数同志认为商品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价值规律必然在生产、流通领域中发生调节作用。由于忽视了这一规律的作用,企图用计划包罗一切,统得过死,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生产上只管生产,片面追求产量产值,不搞经济核算,不问经济效果,造成产品质次价高和严重浪费积压现象,许多企业长期亏损,无人负责。在商品流通中,实行统购包销,做经济工作的不会做买卖,“官工”
“官商”作风严重,工商矛盾突出。省商业局局长刘玉斋同志和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长王大军同志,应邀在会上分别作了关于商品流通问题和工厂加强经济核算、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管理企业的专题发言,对大家启发很大。
这次经济学术讨论会贯彻执行了“三不主义”的方针,发挥自由思想,大家畅所欲言,会场空气活跃。对于市场调节要不要竞争的问题,在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同志说,竞争根源于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有的同志反驳说,竞争是商品生产的一条客观经济规律,允许市场搞一点竞争利多弊少。对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如何结合,以何者为主的问题,也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会议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性问题和企业体制改革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和探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