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在“和平倡议”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18
第4版()
专栏:述评

在“和平倡议”的背后
允文
自从勃列日涅夫一个多月前在柏林抛出的“准备减少”的“和平倡议”之后,苏联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宣传和外交攻势,竭力诱逼西欧国家不部署中程核武器。勃列日涅夫要求西欧国家“仿效”他这个“好榜样”,“充分地评价”他的“主动精神”。但是,西方舆论的反应并不怎么合乎莫斯科的胃口。
西欧国家确实对苏联的“倡议”作了“充分地评价”,但似乎并不打算“仿效”。为此,勃列日涅夫在十月中旬接连向西欧各国首脑发出私人信件,再次对西欧施加压力。十天之后,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在《真理报》上发出了威胁性的言论,扬言如果北约国家不接受苏联的“和平新倡议”,“对抗”苏联的“诚意”,那么它们将得到“坚决有力的回答”。接着勃列日涅夫再次要西欧响应他的“建议”,迫不及待地要求北约组织不要实现战区核武器现代化,声称苏联将减少瞄准西欧的导弹,并表示准备“马上”开始谈判。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也即将为此访问波恩。
苏联这样接二连三,软硬兼施,目的究竟何在?
苏联一贯声称,它在欧洲不居优势,并要求保持目前的“均势”。现在它又主动表示要撤走一些兵力和坦克,甚至减少针对西欧的中程导弹。这是表明它甘愿打破现存“均势”,处于劣势吗?
经过一个多月的辩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个“和平倡议”只不过是“为欧洲设下的陷阱”,是企图“欺骗轻易就相信别人的那些头脑简单的人的一种庸俗把戏”。
人们这种认识来自冷酷的现实:过去十几年内,苏联的军费开支每年增加百分之三至五,而北约的开支却在下降。苏联的军费已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三至十五,远远超过西方各国。苏联和它的华约集团在欧洲的常规武装力量也已远远超过北约集团。苏联撤走二万名军队和一千辆坦克后,兵力仍超过北约十五万人,坦克仍占几乎三比一的优势。尤其令西欧各国深感不安的是,苏联在其西部已部署了一百枚以上的针对西欧的SS—20导弹和五十架“逆火式”远程轰炸机。苏联现在要西欧国家以不采取对应措施为代价,换取苏联减少或停止部署SS—20导弹,实际上仍然要使西欧继续处于苏联的核威慑和核讹诈之下。那有什么西欧的和平与安全可言?
早在勃列日涅夫提出他的“和平倡议”之前,西欧国家一直在协商对策,准备用美国的新式导弹来使其战区核武器现代化,扭转当前的危险局面。经过二年之久的研究和商量,它们将在今年十二月份北约理事会会议上就此作出最后的决定。西欧国家为了自身的安全而准备采取措施,招来了苏联的猛烈攻击。勃列日涅夫的建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抛出来的。
勃列日涅夫的建议和伴随而来的大叫大嚷的宣传攻势,其显而易见的直接目的,就是用象征性地撤走少量兵力,撤走一些陈旧的坦克,更换一些过时的导弹,来破坏西欧加强防务的计划,保证苏联的永久优势,迫使西欧继续处于劣势。
然而,勃列日涅夫的“和平倡议”所要达到的目标,远远超出西欧的范围。苏联的战略目标,是称霸全世界。欧洲是它全球战略的一个重点。要不战而征服西欧,除了从它的侧翼中东和非洲迂回包抄,控制西欧的石油和原料来源之外,还需要切断西欧与美国的联系,破坏西欧联合自强的进程。在苏联巨大的军事优势面前,西欧要确保自身的安全,还离不开同美国的合作。反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与苏联抗衡,也有赖于西欧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和支持。一旦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遭到破坏,北约就将随之分崩离析。苏联的“和平倡议”要西欧不部署美国提供的中程核武器,目的就是破坏西欧建立联合防务的努力,分裂美国与西欧的关系,确保它对西欧占压倒优势的实力地位,迫使西欧“中立化”,以便它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其称霸的战略目标。
人们认为,八十年代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或如西方军界人士所称的“危险的十年”。人们普遍担心,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苏联将取得战略优势,世界将进入一个“危急时期”。如果认为苏联会不去利用这种优势来捞取外交上、政治上的便宜,那将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因此,欧洲的联合防务,美欧之间的合作以及西欧中程核武器的现代化,对八十年代的世界稳定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