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从货栈到橡胶厂——一个转业的例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02
第3版()
专栏:济南通讯

  从货栈到橡胶厂
——一个转业的例子
本报记者 陆超祺
以一千九百匹双龙白布办起来的华成橡胶厂,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月的历史,但在济南已经很出名了。它出品的永力牌球鞋,已畅销于济南、徐州、西安、石家庄和东北各地。
华成橡胶厂的前身,原是一个专门代客买卖烟叶的合股经营的协成货栈,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转了业。厂房还有点像货栈的模样。它主要的设备,有:蒸汽锅一个,烤橡锅一个,电力压胶机两台,另外还有两台未用的制造自行车内外胎的机器。雇用职工二十五人,连股东的家属在内,总共有四十九人参加生产。现在每天产各种胶鞋二百七十余双。
济南市工商局的一位同志告诉我,解放以来,工商业转业的(特别是由商业转到工业的)很多,但转得上门道的,并且有发展前途的,要算华成橡胶厂最好了。
转业本来不是一件简单事。华成橡胶厂在转业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许多困难。
往那儿转?这是所有转业的人首先考虑的问题。协成货栈——华成橡胶厂的前身,为了这件事曾经苦恼过足足有半年多的时间,才摸到转业的门道。去年四、五月间,陈协堂经理去天津卖烟,经友人的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厂长马寿三。那时候,马寿山是天津博华橡胶厂的技师,带了陈经理去参观博华橡胶厂。陈经理看到橡胶厂的设备比较简单,需要资金不很大就可以办起来。原料虽然来自国外,但济南靠近青岛也容易买到。并且济南的橡胶厂不多,销路又广;马寿山又愿意帮助解决技术上的困难。于是,陈经理便决定转业橡胶厂。从天津回到济南征求股东同意后,七月起便开始筹备转业工作。原来在货栈工作的职工,也全部转入橡胶厂,学习技术。十月,以六百匹双龙白布在青岛买得全部机器。在装置机器的几个月里面,货栈业务停止了,收入随着暂时停止了,但开支还仍旧。原来部分信心不足的股东,有些心灰意冷了。但在工商局的不断鼓励下,工厂内部又尽量节约开支,终于度过了这个难关。今年二月四日第一批货物出厂了。
保持一定的成品质量,为工农和市民服务,薄利多销,是打开商品销路的最有效办法。华成橡胶厂出品的胶鞋,质量与天津、上海出品的相差无几,而价格却便宜得多。当时上海出品的回力牌胶鞋每打五十万元,他只卖三十二万元,对外埠来客,每一打还可扣除五千元,补助运费,故人人乐意买。货物一出厂,马上就有十二家商店代销。这更增加了他们发展生产的信心和积极性。
但新的困难来了。从三月下半月到四月上半月,是这个初建立的工厂的最困难时期。那时候,物价由平稳而趋下落,货物销不出去。原来那十二家代销商也不代销了。华成橡胶厂几乎因而夭折。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工人们为了协助资方克服困难,他们的工资原来本已很低,但他们没有要求发全薪,减少了资方资金周转的困难。四月十六日,华成橡胶厂又自己开设门市部。原计划门市部每周卖鞋一百打,实际的销售情形却超过了计划。再加上国营百货公司帮助推销(经由百货公司销售的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每天的产品几乎全部卖完。就在劳资双方积极设法和国营商店的帮助下,华成橡胶厂又战胜了这一次的困难。
物价平稳,给正当的工商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华成橡胶厂在过去的四个多月中,深深地体验到这一点。陈协堂经理对我说: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总觉得资金太小,周转困难;现在物价平稳了,有多少钱买多少原料,再也不愁卖出去的成品买不进原来的原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