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广大干部社员积极性 兰考县结束吃统销粮的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19
第1版()
专栏:

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广大干部社员积极性
兰考县结束吃统销粮的历史
本报讯 通讯员丁传朴、记者林钢报道:吃了二十三年国家统销粮的兰考县人民,在党的三中全会后的第一年,一举夺得农林牧副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二亿八千万斤,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二十。全县交售余粮一千一百万斤,缺粮县一跃而为余粮县。社员们称赞今年有几多:粮食多,花生多,猪羊多,泡桐栽的多,社队企业收入多,社员分得多,吃得多,瓦屋盖得多。
问丰收怎样得来的,社员们回答:就因为三中全会给了咱社员许多好处——种地“叫咱自主”了,五定一奖落实,多劳的多得了,叫开荒了,叫种自留地了,叫赶集了,叫养牲口了,叫搞家庭副业了,再也不“批干部,整群众”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气顺了,干劲迸发出来了。
三中全会后,县委根据兰考旱、涝、沙、碱四害并存,土地瘠薄的特点,坚持“除涝治碱,打井灌溉,植树防沙,平整深翻”的综合治理方针。全县根据土质等条件,划为三个经济区域,分别着重生产粮食、棉花或者花生。过去,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兰考的“三宝”——泡桐、花生、大枣被砍掉很多。全县粮桐间作面积,最多时曾达六十万亩。“四人帮”横行时期,只剩下二十五万亩,今年已恢复到五十万亩,栽泡桐树三百五十万棵。
四害猖獗时出现的十五万亩荒地,今年已全部种上了。光花生一项,就收获了上千万斤。社员家庭副业也有很大发展。集市贸易繁荣兴旺。
前些年外出逃荒的社员,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已经重返家园,安居乐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