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可喜的“冒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19
第2版()
专栏:短评

可喜的“冒尖”!
农村经济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有先进,有后进。先进就是突破旧的平衡的“冒尖”,可以带动后进,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到新的水平。允许一部分社队和社员先富起来的方针政策,完全符合这一辩证法。一年来,农村中“冒尖”现象的不断出现,是十分可喜的。本期专栏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所作的具体分析,很有启发作用。
可是,这一可喜现象,为什么仍然被看作可虑的问题呢?难道真会由此产生“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吗?其实,这种可虑是多余的。社员在生产劳动上有先进或后进之别,各户劳动力多少也不一样,他们从集体分配和家庭副业中所得到的收入就必然有多有少,这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政策的具体体现。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先“冒尖”一步,正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掘农村的生产潜力,更多地创造社会财富,提高分配水平,逐步缩小差距,使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起来。宜昌和岳阳两例,不是有力地说明两位“冒尖”社员对发展农村经济有促进作用吗?何况,在公有制的条件下,任何人都不能靠买卖土地和雇佣劳动致富发家,分化成为剥削和被剥削的“两极”。只要那些“冒尖”户从集体分配和家庭副业得来的收入,是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完全符合“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有什么可虑的呢?
这里必须看清楚,对“冒尖”的可虑和非议,有很深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在我国小农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平均主义思想仍在作怪。有人总是把平均主义当作社会主义,又把不合平均主义口味的事物当作“资本主义”。于是,搞“穷过渡”,说“富则修”,搞分配一拉平等等,把“共同富裕”弄成了“共同守穷”,严重地障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穷平均”的思想,是极左路线的一种反映,不批判,不肃清,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力就不可能有较快的发展。
再说,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现在的问题是,富裕的社队和农户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即使“冒尖”了的,也只是相对地富裕一点,实际上收入水平还很低,生活改善还很慢,还需要继续作很大的努力。因此,鼓励“冒尖”者,就是引导集体和社员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