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有利无害的事为什么办不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19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有利无害的事为什么办不成?
皮革脱毛一向采用灰碱法,用石灰和硫化碱的溶液浸泡生皮,让毛腐烂脱落。这种落后的加工操作方法被工人归纳为“脏、臭、累”,还污染环境。为了改变制革工业的落后面貌,科研单位和有关工厂研究成功用微生物酶脱毛的工艺。到一九七五年,全国已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制革厂采用酶法脱毛。这种方法简化了工序,改善了工人操作条件。脱下的猪毛不受损坏,可全部回收,增加了工厂收入。皮革质量也有显著提高。酶法脱毛还解决了制革业的老大难问题——环境污染,变害为利。酶脱毛废水中含有大量氮,是很好的肥料。浙江省农田大面积试验表明,酶脱毛废水肥效显著,可增产百分之二十左右。
酶法脱毛制革工艺,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先进的。可惜的是,这项新工艺刚刚推广几年,不少制革厂又恢复采用灰碱法。这是为什么呢?
生产酶制剂需用粮食。初步估计,如果全国各地制革厂都采用酶法脱毛,需用粮三千吨左右(主要是麸皮、豆饼、玉米粉、白薯粉等粗杂粮)。但是这些粮食列不上国家计划。原因是:一、酶制剂属轻工业,轻工产品应当就地供应,自给自足;二、粮食紧张,国家不能统一解决。结果,每个省只好都投资兴建酶制剂厂。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原料消耗大,成本高,有的产品质量还不过关,制革厂不愿使用。而原来生产酶制剂的几个大厂,尽管原材料消耗小、成本低、质量高,产品受到使用单位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原材料的限制,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或转产其他产品。结果是酶法脱毛新工艺推而不广,灰碱法旧工艺恢复采用。
轻工产品要各地争取自给自足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有些产品,如牙膏、墨水这类日常用品,消耗量大,生产技术不复杂,各地能够自行解决,没有必要通过长途运输由外地调拨。但是酶制剂用量不大,运输方便,全年用量只占一列车车皮。集中在几个大厂生产,能够充分发挥设备能力,为国家增加积累。片面强调各地自给自足,由各地兴建小厂,在投资、设备、人力上都造成了浪费。
生产酶制剂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粮食,这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酶废水作肥料可以增产粮食。使用酶脱毛废水,还可以减轻对化肥生产的压力。国家统一安排生产酶制剂,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事,为什么硬是行不通呢?再说,各省自行生产酶制剂,不是也要用粮吗?何况小厂消耗原料多,全国加起来就不止三千吨,为什么不选择对国家更有利的事来办呢?
建议计划和轻工等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解决这个问题。
本报记者 张敏求
颜景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