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缅甸水稻高产计划在实施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19
第5版()
专栏:

缅甸水稻高产计划在实施中
中国农业代表团
中国农业代表团应缅甸农村部的邀请,不久前对缅甸进行了参观访问。
缅甸政府农村部长、副部长和各地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参观访问中,缅甸政府努力推行
“水稻高产计划”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缅甸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旱季和雨季,全年温差不大,除少数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外,全年都可生长水稻。但由于过去农业生产比较粗放,靠天灌溉,不施肥,乱插窝,不拔草,不除虫,产量较低。为了迅速扭转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缅甸政府决定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并通过实行两熟或多熟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扩大作物栽培面积,力求短期内使农业生产面貌有个较大的改变。
在粮食生产上,缅甸政府决定以水稻为重点。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度,农村部在仰光省岱枝镇区(相当于我国的县)帕弄乡开始“全镇区水稻高产计划”的试点工作,制定了选用高产品种、成行合理密植,增施化肥与农家肥,及时中耕除草、改进灌溉技术、防治病虫害以及减少收获时的损失等措施。当时人们不相信帕弄乡贫瘠沙土上的低产面貌(每英亩三十箩,折合每亩二百零六斤)能够改变,因此,参加试点计划的农民开始只有四十一人,三百四十八英亩耕地。农村部农业公司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帮助农民制订和实施种植计划;对农民所需化肥、杀虫药剂,由农业公司均给予贷款支持。由于农民和技术人员合作,第一年就取得成功,每英亩稻谷产量由原来的三十三箩增加到九十九箩。试点的成功,对附近农民起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农民们纷纷要求参加。一九七六——七七年度,岱枝镇的试点扩大到三个乡,互助耕种的农民增加到五百零三人,耕地扩大到四千五百三十英亩,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全部“高产计划”的稻田,平均每英亩产稻谷达到七十八箩,扩大试点又取得了好收成。
由于“全镇区水稻高产计划”连续两年试点成功,一九七七——七八年岱枝镇区七十八个乡,一万三千八百名农民,十三万三千英亩耕地全部参加“计划”,从而岱枝镇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全镇区水稻高产计划”的镇区。
一九七八——七九年度全缅甸有二十三个镇区实行了“全镇区水稻高产计划”。土地达一百八十一万五千多英亩,占全国水稻面积的百分之十六,平均每英亩产量为五十四点四箩,较一九七七——七八年度增加百分之二十八;总产二百零六万四千余吨,增产四十六万一千余吨,相当于当年全国稻谷总增产额的百分之五十。据缅甸农村部统计,全缅甸实行“计划”的二十三个镇区,共增加支出二百一十一万多美元,增产的水稻产值则达二千七百九十一万多美元。
一九七九——八○年度全缅甸实行“全镇区水稻高产计划”的镇区已达四十三个,就我们所见,耕作管理水平和水稻长势普遍超过一般稻田。这些事实证明,缅甸推行“全镇区水稻高产计划”已初见成效。
缅甸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是由于雨量分布不匀,水利灌溉工程落后,因此,土地利用率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也较低(水稻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度折合每亩二百八十二斤,小麦折合每亩一百二十九斤)。我们相信随着灌溉面积的扩大和科学种田的推广,缅甸水稻增产的潜力是很大的,缅甸的农业生产必将出现一个新面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