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马斯喀特在迅速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20
第6版()
专栏:

马斯喀特在迅速前进
鲍道
马斯喀特是阿曼苏丹国的首都,它濒临阿拉伯海、阿曼湾,踞守印度洋通往波斯湾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今日阿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国内外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马斯喀特,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东西降落的地方”。在历史上,在这里降落了什么东西呢?早在一四九八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就占领这里,实行了一百五十年的野蛮统治。接着又是波斯人的入侵,以及英国殖民主义者长期的掠夺和控制。葡萄牙人十五世纪初在马斯喀特海岸修建的米拉尼城堡和贾拉利城堡,就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一七八四年赛义德王朝就在马斯喀特建都,一直到一九七○年以前还只是一个七、八千人的城镇。住房简陋,疾病流行,夜里点油灯、打灯笼。全国只在这里有十公里柏油马路,交通运输主要靠骆驼和毛驴,连自行车都没有。只有一所小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马斯喀特仍然处于中世纪的贫穷落后状态,与世隔绝,很少为世人所知。
卡布斯苏丹在一九七○年执政后,实行了各项改革,利用石油收入,大力发展了经济文化建设,作为首都的马斯喀特,更是蓬勃发展,飞跃向前。最突出的是市政建设的高速度发展。九年来,特别是近三、四年来,市区已扩大好几倍,形成了包括马特拉城及广大新市区在内的新首都。整个首都的人口,现已激增到近十万人。
马斯喀特老城具有古城特色,城内有重建的壮丽王宫,有狭窄而古老的传统市场,在一些小街巷里,有不少传统的阿拉伯式小房子。四周石山,草木不生,地势非常险要。
马特腊城与马斯喀特城只隔一个山口,相隔约一公里。这里是商业中心,高楼大厦与石头小房相杂,阿拉伯传统市场与现代商店并存,临海大街,马路宽阔,楼宇轩昂,与一九七六年建成的现代化卡布斯港相望。海边停着来自各国的万吨级货轮,较远的海上,则是渔舟点点。卡布斯港东侧就是新设的军港,其海军基地是扼守阿曼湾的要塞,经常派出舰艇南到萨拉拉,北到霍尔木兹海峡巡逻。卡布斯港西侧约七公里,是新建的法哈尔油港,阿曼所产石油全部从这里出口,内地油田有输油管通到这里,可直接在深海装五十万吨级油轮。
与马特拉相连的新市区卢维,面积已比马斯喀特老城大两、三倍,是近几年在一片荒漠上建起来的大商业区,有许多超级市场和商店。这里也是外交、国防、内政等政府部门和大部分外国使馆的所在地。
从卢维再向西,是别墅集中的古尔姆区,高级公寓和住宅鳞次栉比的卡布斯城。新内城的建设已具规模,集中了彩色电视台和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博物馆内还藏有阿曼出土的中国宋瓷片,显示了中国和阿曼自古以来的友好交往。外交城已作好规划,开始有几个国家在那里设立了使馆。首都最西端的西卜区,是地势平坦的远郊区,富地下水,多庄园,有卡布斯苏丹的西卜宫,及一座座豪华的郊区别墅。西卜国际机场是海湾地区现代化航空枢纽之一,一九七四年建成,可起降各种大型超音速客机,有定期航线直通西欧、中东、非洲和东南亚。
整个首都地区有一条高速公路相贯通。它与全国一万多公里的公路网相联接,并可直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附近几个国家。
首都地区基本建设的特点,除高速度外,是尽量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优先发展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的项目。海边的海水淡化厂兼发电厂,用了两年时间在一九七六年建成,采用了西德、法国和瑞士的先进设备,基本上解决了这个炎热干旱首都的水电供应。一九七七年投产的面粉厂,全部自动化,生产车间每班只需三个人,日产面粉一百八十吨。南郊的人造卫星地面接收站,据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接收站之一。
就在这几年,首都居民大都住进了新房,大部分家庭有了小汽车、电视机、冷气设备或电冰箱。所有的人都享受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这里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就业充分,劳动力和技术人员不足。有许多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来到这里,从事体力劳动。
短短九年,马斯喀特从中世纪状态一跃而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现代化行列。新建和扩建的工程还在加紧施工,明天的马斯喀特将更繁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