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从实际出发指导农业生产——四川省两年增产粮食一百亿斤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23
第2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指导农业生产
——四川省两年增产粮食一百亿斤的调查
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川省迅速扭转了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下降的局面,出现了持续增产、全面丰收的大好形势。一九七七年粮食总产达到五百五十亿斤,比一九七六年增产五十三亿斤,比历史最高的一九七五年增产四十五亿斤;一九七八年战胜严重干旱,在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又增产五十亿斤。两年共增产一百零三亿斤,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七,亩产增加六十斤,增长百分之十八,一跃成为全国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一个省。今年各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战胜了严重干旱和低温,农村形势更好。全年粮食总产预计比去年增产十五到二十亿斤。
为什么四川省近两年能够增产粮食一百亿斤?这与各级党委清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影响,解放思想,认真落实农村的各项政策,改变作风,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和现有生产条件出发,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是分不开的。
为了改变四川农业的落后面貌,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四川的农业问题、生产条件、自然气候等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既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发展农业生产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注意研究自然规律,严格地按照自然气候特点和现有生产条件确定各项生产技术措施,不放过任何一个增产因素。省委领导同志的这种好作风对地、县委起了榜样作用。各级干部调查研究蔚然成风,积极找寻生产中的主要矛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了进一步了解四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这样快的原因,我们到温江、大邑、仁寿、广安、巴县、大足等增产幅度比较大的县进行了调查访问,同县、社的一些干部举行座谈会,并把恢复和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些关键措施,归纳于下:
一、立足于抗灾夺丰收,采取一套以调整作物布局为中心的“趋利避害”的积极措施。做到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避过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调整:
1、扩大小春面积。利用冬春热量充沛的有利条件,改造冬水田,利用冬闲土,大力发展小春生产,增加复种指数。四川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屏障,寒流影响比较少,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高二到四度,有利于小麦、油菜安全越冬;春季雨水比长江中、下游少,有利于小麦、油菜成熟收获。种植小麦、油菜,比较稳产高产。省委分析了四川冬春热量充沛的有利条件,认为“小春不小,大有潜力”,强调在水源充足的地方,要放干冬水田,增种小春作物。全省两年改造冬水田和利用冬闲土扩大小春粮食四百五十万亩、油菜五十万亩,共增产小春粮食二十七亿斤,增产油菜籽三百三十多万担,分别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八和百分之六十。
2、调整水稻布局,主攻中稻。四川盆地全年积温在五千度以上,比长江下游多五百度到一千度,无霜期多两个月,从总热量看,种植双季稻是可以的。主要问题是热量分布不匀,特别是九月以后气温下降快,秋雨多,日照少,对水稻扬花结实影响很大,加上水肥等条件未过关,栽培技术跟不上,双季晚稻产量因而长期不高不稳。而中稻生长期间,温度、光照条件都比较好,产量既稳又高。过去由于对这样的气候特点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发展双季稻而不抓中稻。一九七七年省委分析了气候特点,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主攻中稻,因地制宜发展双季稻”的方针,调整了水稻布局。两年来双季稻种植面积减少八百多万亩,中稻种植面积增加二百多万亩,水稻播种总面积虽然减少六百七十多万亩,但由于中稻单产大幅度提高,仅这一项一九七八年就增产四十四亿斤,加上调整后早晚稻单产也相应提高,合计因提高单产增产六十二亿斤,除去减少面积少收三十亿斤外,还净增三十二亿斤。
3、提早栽插玉米、红薯,千方百计躲过伏旱。干旱是四川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川东伏旱为害尤重。为了躲过伏旱,这两年大力提倡套种,改夏玉米为春玉米,改晚栽红薯为早栽红薯。一九七六年全省春播玉米只有二百多万亩,一九七八年已扩大到一千二百多万亩。一九七六年早栽红薯只有百分之三十,现已扩大到百分之七十五。去年川东七个地区遭到五、六十天的严重伏旱,由于采取这一措施,绝大多数地方都获得增产。
4、水路不通走旱路。全省约有四、五百万亩望天田、高塝田,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年年等雨插中稻,产量低而不稳,搞得好亩产也只有三、四百斤。近两年省委采取果断措施,要求各地在水利条件没有改善前,在这类田上改种旱作物,实行小麦、玉米、红薯一年三熟,一般亩产可达八、九百斤,比一季中稻的产量高一倍多。
二、狠抓科学种田。四川这两年各种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同大力开展科学种田活动分不开。特别是在推广良种、改革栽培技术上收到显著效果。一九七六年以前各种作物的低产品种特别多,这两年水稻普遍采用了矮秆良种,杂交稻也已扩大到七百多万亩,亩产一般比常规稻增加二百斤。杂交玉米面积已占到一半,一般亩产比老品种增加三成以上。小麦推广高产、抗锈良种,亩产也比原来的品种高。各种作物的落后栽培技术也有了很大改革,对提高单产起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发展化肥生产。一九七六年全省施化肥二百万吨,每亩耕地平均四十斤。一九七八年化肥施用量猛增到三百八十万吨以上,每亩耕地平均七十六斤,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九十一,增长幅度之大为全国第三位。同时,养猪积肥和沼气积肥也有很大发展。这就为调整作物布局、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我们去的大邑、广安、大足三个县,粮食产量两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左右,同期化肥施用量的增长都在一点二倍到一点八倍。
四川省农业恢复和发展很快,但从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来看,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影响四川农业高产稳产的“干旱、土薄、林少”等几个要害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和工作中的缺点,农业基本建设很差,现有灌溉面积不到耕地的一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产稳产农田只占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多,低产田却占百分之四十多;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频率大大增加。因此,加快水利建设速度,大力改造低产田,大搞植树造林,是进一步加快四川农业发展速度的关键所在。今后,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就能进一步调整好农作物布局,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使农业生产上得更快。
农业部粮油生产局
王甘杭 曹庆农 焦世纯 张美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