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访意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23
第5版()
专栏:

访意杂记
何匡 钱湜辛
我们作为《人民日报》记者,应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团结报》的邀请,十月间在意大利进行了十二天的参观访问。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团结报》同志的精心安排,我们走访了九个城市,比较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各方面的人士,亲身体会了意共同志和意大利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友好的感情
我们是普通的记者。但是,不论在罗马还是在那不勒斯、佛罗伦萨、波伦亚、米兰,都受到了当地市长、省长甚至大区主席的接见或宴请。我们的主人对中国革命及其影响总是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于加强意中两国人民的交往表现出很大的热情。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的领导人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分别同上海、南京、苏州结成友好城市。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主席杜尔奇向记者提出,希望同中国的一个地区建立经常联系。我们答以中国早已取消了大区,他说不在乎形式上的对等,哪一级都行。那不勒斯市长已经七十岁了,在招待记者吃饭时说:“我就是想到中国去,别的地方不想去了。”他告诉我们,他家里还一直保存着友人送的一双中国筷子呢。
意共领导机构成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米努齐在我们访问结束时的接见中说:“意大利的工人、农民,意共的干部和党员对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向充满友好敬佩之情。中国党在意大利人民中是有威望的。意共始终关注着中国党所进行的斗争,为中国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记者在参观访问中,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
意共基层委员会有一个联系党员和群众的好形式,就是建立“人民之家”,有点象中国的俱乐部,每晚开放,搞一些政治、文化活动,党员和党外群众都可以参加。我们在那不勒斯和皮斯托亚参观过两个“人民之家”,度过了两个难忘的夜晚。十月十六日当我们来到皮斯托亚省的山区小镇博泰戈内一基层委员会的“人民之家”时,已是晚上将近十点,却受到三、四百名意共党员及镇上居民的热烈欢迎。省、市和基层委员会的领导人相继致词,说了许多热情友好的话。基层委员会书记表示,他们这个仅有六千居民的小镇第一次荣幸地接待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国家的代表,这是一个非凡的事件。中国十亿人民永远结束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实现了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斗争有助于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摆脱人剥削人现象和反对殖民压迫的斗争。会见时,人们向记者提出了种种问题,表现了对中国各方面的兴趣和关心。会见后,许多人围着记者交谈,无拘无束,谈笑风生,频频为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举杯,一直搞到深夜。大家兴高采烈,如同过节一般。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意大利朋友怀有深深的敬意。在那不勒斯,一位意大利朋友问我们:“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的学说是否还有效?我认为这个理论很好。”访问威尼斯的时候,我们到盛产花边的布兰诺岛参观。刚要离开这个小岛,一看表还有一点时间,记者就想访问一个家庭。陪同我们的意大利同志把我们带到一个煤气管道工人、也是该岛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选举产生、义务职务)的家中。这位参加过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老工人和他的老伴及女儿非常高兴地接待了我们这批“不速之客”。我们刚一进门,老工人就竖起拇指指着墙上镜框内挂的毛主席像纪念章给记者看。那都是我们常见的像章,想不到远在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异国小岛的工人家里,竟非常珍重地保存着。在佛罗伦萨市的一次午宴上,市文化局长佛朗科·卡马尔林吉深情地谈起周总理。他说,周恩来总理是几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欧洲人民对他十分熟悉,十分尊敬。周总理为世界和平、为无产阶级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月二十二日,《团结报》的同志告诉我们,罗马郊区一个基层委员会想约我们去会见。我们因为第二天就要离开意大利回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抽不出时间,就婉辞谢绝了。第二天,我们快动身的时候,却收到了这个基层委员会由安东尼奥·塞拉署名的一封信,并附来一张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二日的《团结报》,这份报上刊载有几乎占一个整版的中国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图。由于天长日久,纸发黄了,变脆了,已经有些破损,但这却是给我们也是给中国人民的一份珍贵礼物。从他们保存这份报纸达三十年之久的事实,我们深深地感到意大利劳动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进展如何关怀。
记者在访问过程中,遇到许多感人的事情,颇有感触。中国革命,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决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事情,也同各国劳动人民的斗争息息相关。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应当工作得更好、更努力,不辜负世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写到这里,我们还想补充一件事情。十月十九日晚上在米兰,主人请我们到米兰小剧院看哥尔多尼的喜剧《一仆二主》,这是该剧院的一个著名节目。演出以前,剧院领导人兼导演乔治·斯特雷莱尔就关照演员,今晚有中国客人看戏,你们一定要演好。尽管我们不懂意大利语言,但是看得津津有味,深深地被那种艺术魅力所吸引。演员们特别是扮演仆人的主要演员的精湛表演,使我们得到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演出结束,我们到后台去同演员们会见。他们听说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出过《一仆二主》和《女店主》,现在正上演《伽利略》,很高兴。他们曾经去过许多国家包括日本演出,向记者表示渴望有机会到中国去。后来,导演陪我们到一家饭馆吃晚饭。我们边吃边谈,从艺术到政治,话题很广,谈得诚挚、坦率。这位导演是社会党人,他说,“中国对欧洲工人运动的影响很大。文化大革命在你们国家已经过去了,但它在欧洲某些人中的影响并没有过去。”他和其他一些朋友表示希望中国党能对文化大革命早一点作出总结。
《团结报》见闻
我们是作为《团结报》的客人到意大利访问的,因此与《团结报》的同志接触较多。《团结报》有罗马版和米兰版,前者在佛罗伦萨以南发行,后者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发行,平时发行量共三十万份,星期日和节日可发行到八十万份。据主人介绍,按年发行量计,在意大利各报中占第二位。这一点表明,《团结报》不仅是党报,而且是一张全国性的报纸。报社的同志说,这正是《团结报》的一个特点。《团结报》不只是党的立场的代言人,并且力求成为群众性的报纸。它刊登的消息多,要求与其他报纸一样及时;报道面广,文化、体育等都有很多报道。
《团结报》每天出十四到十六个版。其中十二个版是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报道,罗马版和米兰版大同小异。还有二到四个版是地方消息版,因地而异,不同的城市看到的是有本地版面的《团结报》。报社在许多大城市都有编辑部,他们除向罗马和米兰发出重要报道外,就是负责编辑反映这个城市和地区生活的地方消息版,每晚电传到罗马或米兰编辑部付印。两处每天各排印三十个左右地方消息版。
我们每到一地,都同那里的《团结报》编辑部人员会见,看到他们人手少,工作紧张。如摩德纳的编辑部只有三个人,每天要编一个版。编辑人员一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星期日还要出去推销党报。不仅报社工作人员,广大党员都要竭力推销党报和为党募集经费。他们认为,这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持党和群众的联系,使党生活在群众之中。
编辑人员是党的专职干部,而党的专职干部工资是比较低的。拿编辑同印刷厂工人比,印刷厂工人平均工资比编辑部平均工资高得多,因为《团结报》印刷厂工人领取的是和社会上印刷工人相等的工资。在编辑部内部,工资差别不大。编辑如加班多,有加班费,工资可以超过社长。《团结报》的同志告诉我们,其他报刊编辑人员的工资,要比他们高得很多。对于他们按党的规定领取较低工资这一点,其他报刊人员评价很高。
“从近处了解”
《人民日报》和《团结报》在十多年没有接触以后,最近又恢复了往来。七月间,《团结报》的佩特鲁奇奥利和《再生》周刊的基亚拉两位同志访问了中国,这次我们又访问了意大利。人们认为,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意共中委、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主席杜尔奇同志对记者说:“我认为我们应当从更近的地方开始相互的了解。从近处看问题,才能加强了解,加强两国人民和两党的关系。”“今天在看待世界性问题上如果没有不同意见,那才是不正常情况。有不同看法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本着善意去研究、解决不同的看法,不能因为有不同意见就互相攻击。”他这番话说得很好。在隔绝了这么多年以后,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尤其显得重要。
这次访问,我们同意共不少干部进行了交谈,访问了工厂、农村、合作社,同新闻界、文化界人士会晤,其中有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也有社会党人和天主教民主党人。从比较广泛的接触中,我们对今天意大利社会生活和政治形势的特点,对意共所处的复杂环境和他们为自己规定的斗争任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意共同志对我们介绍的一年多来我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情况和叶剑英同志在建国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也很感兴趣。
《团结报》社长雷克林在告别宴会上,高度评价了两报记者的互访。副社长佩特鲁乔利说,我们两报之间的关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我们能够理解《团结报》同志的心情。这同样是我们的心情。万事开头难。既然有了良好的开端,彼此间的交往是会一天天多起来并且富于成果的。对这一点,我们是抱乐观主义态度的。
十多天来一直陪同我们的一位《团结报》编辑同志,开玩笑地把我们这次访问称之为“闪电式访问”。确实,访问的时间太短了,令人遗憾。但是,经过这次短暂的参观访问,意大利人民和意大利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诚挚的深厚的感情,连同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的许多名胜古迹和艺术珍品,将长久地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