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还是产销直接见面好——与周国祥同志商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24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还是产销直接见面好
——与周国祥同志商榷
石瑞夏
周国祥同志在谈到四川宁江机床厂进行以销定产、产销结合试点的情况时说:“宁江机床厂这样搞,其他机床生产企业也都这样干;机床这样搞,别的产品也都这样干,其后果是可以想见的”(见本报十一月十九日二版《对“产销直接见面”的一些看法》)。为了统一认识,搞好改革,我愿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意见。
搞产销直接见面的试点,是当前计划、分配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的生产和分配这两个环节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就以宁江机床厂为例,试点前,主管生产和分配的部门,都认为它的产品是“长线”,没有人要,要把计划削减下来。但工厂调查的结果,说明不是“吃不饱”,而是“吃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物资分配部门掌握的需求,既不全又不准。大量的社会需要,包括全国许许多多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进行革新、挖潜、改造的需要,他们未能掌握,也不可能完全掌握。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由国家直接拿钱来改造企业、革新设备的情况会逐步减少,而由企业自筹资金添置设备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老办法,社会的需要就更无法掌握了。二是层层设卡,申请分配手续极繁。一个工厂如需要本省内生产的设备,就得通过物资系统,层层申请,一直报到国家物资部门,经批准后再返回去,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有时还拿不到东西。实行产销见面后,这个问题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实际上,这是从下而上地订计划,搞分配,有助于纠正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订计划、搞分配,以克服脱离实际的倾向。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包括人民生活的需要。如何去满足,不仅有数量问题,还有质量和品种规格的问题。这只能通过产销直接见面才能解决好。过去,宁江机床厂生产的附件,用户拿到手后,有的不能用,有的需要改制,造成浪费。产销直接联系后,厂方按用户要求供应附件,并把机床调试好,用户拿到机床,就可投入生产。
周国祥同志在文章中说:“宁江机床厂的作法,没有很好体现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中,“销”本身体现了客观的需要。工厂把客观需要集中起来,经过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制订出计划,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宁江机床厂的计划,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它的计划编制、审定和综合平衡的过程,就体现了计划调节的精神。云南重型机器厂调查了省内外几十个用户单位以后,发现原生产的球磨机、破碎机、卷扬机,需要量减少,而吊车、小型轧机需要量很多。这个厂主动掐去“长线”产品,增产短线产品,来满足用户需要。这样做,就补充了主管部门所订计划的不足。这难道不是体现了计划调节为主吗?!
周国祥同志还认为,宁江的作法,不能保证国家重点需要,对四化不利。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宁江机床厂计划明年生产八百五十台到一千台机床,其中,预留了几十台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需要,如不够,还可以增产。主管部门还规定,工厂要优先完成出口任务,努力满足轻工、市场的需要,生产和交货的次序都按这一原则进行。这不是保重点又是什么?怎么能说对四化建设不利呢!
在周国祥同志看来,似乎是产销见面事实上不可能。他说:人们“需要一件衣服或某种其他商品,只能和商店见面,不需要也不准许买衣服的人到生产衣服的工厂或纺织厂见面。”这里,且不谈许多人直接到缝纫工厂去定做衣服的事实,只说一下市场上出售的通用服装是怎么来的。是缝纫工厂主观设计、生产出来的吗?不是。那是调查了大量的用户,甚至经过不少人试穿试用,才搞出来的。这不是“产销见面”又是什么呢?所以,对“产销见面”,不能只简单地看成一个生产工厂和若干个用户坐在一起;应看到书信来往,派员互访,展销等等,都是产销见面的好形式。
目前,许多地区和企业,为了安排好一九八○年的生产,正采用产销见面、以销定产的办法。由于用户“择优选用”,促使生产企业提高质量,发展品种,降低成本。为了承接更多的任务,生产企业之间有了竞争。这种竞争,有利于冲击“官商”、“官工”的旧习,比行政手段的作用要大得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