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民间艺人蔡金坡——北京文代大会代表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01
第3版()
专栏:

  民间艺人蔡金坡
——北京文代大会代表访问记
本报记者 穆扬
蔡金坡,是一位西河调大鼓的女演员。
西河大鼓起源于河北省大清河西的农村,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最初,它的调子是缓慢的。二、三十年以前艺人们才把它改成城市劳动人民所喜爱的快调。现在才三十一岁的蔡金坡,演唱西河调已近二十个年头了。
蔡金坡的父亲蔡宝兴,是个朴实的农民,也是西河调的前辈。蔡金坡从小就爱上了她老人的技艺,常常敲打着箱子上的铜合页,唱起自己偷偷记下来的调子。十三岁时,她已经学会了几段为农民所熟悉的短调,开始跟着老人去保定,串北京,唱遍了京、保左近的各个庙会。这时她是有着苦闷的:会唱的东西太少,唱来唱去老是那几段,“冷场”常常等待着她。不只挣不上钱,有些听客还会远远的站着“瞅臊”。这种情况并没有打消她的进取心,她在演唱的空余时间,加紧苦学。每天天还不亮,她就爬起来背唱词,练调子。有时她一天只能睡四、五小时。苦练的日子持续了六年,到十七岁时,她已成为中常演员。不久,即成为著名的演员,被邀往秦皇岛和东北演唱。
西河调是被“达官贵人”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玩艺儿,但是,他们却没有放松对这批艺人的欺压。蔡金坡初到秦皇岛时,因为向伪警察局长的亲戚敛了钱,所有演员都饱受吊打,最后还要罚钱封门。嗣后,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只得先去拜访这群老爷们。天桥的日子也不是好过的。直到解放前,仍不敢向一个穿得稍微阔绰的人要一个钱;见到那些地痞,还要必恭必敬地多叫几声“叔”。
解放后,这位曾经为农民们演唱过《农人乐》、《过新年》,为沦陷于日寇铁蹄下的人民演唱过《杨家将》的艺人,也开始演唱一些《王银生带路取北峰》、《解放军横过小西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大生产》等新内容的鼓词。受到了广大听众的赞扬。
她是北京市文联筹委会的发起人之一,是这次文代会的代表,她说:她自己从小学艺,过着相当艰苦的生活,一直没有得到学习文化的机会,在演唱新词时感到了困难。她希望通过这次文代大会,请文化界的朋友们在今后多给她一些帮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