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畜牧为主 势在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1-28
第4版()
专栏:开展一场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

畜牧为主 势在必行
广西防城港务局 张强
读过刘振邦同志的文章,又读了丁声俊、吴中流同志的文章,我认为刘振邦同志的主张是对的,丁声俊、吴中流同志的看法是错的。
我想先摆一摆广西玉林县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个时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的八年里,全县粮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五,当时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六百三十多斤。畜牧饲养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猪肉,国家牌价和集市价格没有多少差别,有时集市的猪肉卖到发臭也卖不完;鸡、鸭、鹅等家禽更是多得不得了。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七年,二十年时间里,全县粮食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二。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平均每人占有粮食由过去的六百三十多斤降为五百八十斤。畜禽生产也是上升的,上升多少呢?很难说得清。反正是猪肉的集市价格比国家牌价将近贵一倍,逢年过节食品公司卖给职工每户一只鸡都困难。问广大农民和职工,是一九七七年生活好还是一九五七年生活好,回答是“高佬跌交,杈(差)得远”。二十年来农业为什么上不去?照丁声俊、吴中流同志的看法,不是方针上的问题,而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是的,林彪、“四人帮”的破坏确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我们相信丁声俊、吴中流同志也清楚,在林彪还没有上台,“四人帮”还没有形成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以后搞农业生产就感到非常吃力。你反映农村的实际情况吗,轻则说你右倾,重则划你为右派。一九五七年说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到一九六二年又说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而且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在这么一个政治气候下,“抓了钱、离了线”,“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的棍子满天飞。搞农业生产的,谁敢不抓粮食这个纲?事实上,许多农村干部已形成了“抓粮食保险,抓全面发展危险”的看法。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这句话,在实行过程中,只有以粮为纲才是真的,而全面发展则是喊喊而已。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也摆些事实:前两年,广西有个所谓一年办成的大寨县,自报粮食大丰收。它是怎样办成大寨县的呢?第一、抓改土,建设大寨田。改土的肥泥哪里来?有的社队没肥泥可挖,便挖社员的菜园地,甚至连土带菜一起送到田里去改土。第二、反对商品生产,不许抓钱。集体种了一些经济作物,被指责为“以钱为纲”,“搞资本主义生产”;社员在自留地上种了一些黄麻、果蔗,说是自留地商品化。所有这些所谓违反以粮为纲的经济作物,一律限期毁掉。第三、畜禽可以不养,粮食一定要多交。一九七七年晚稻明明减了产,但要争大寨县这个面子,谎报粮食大丰收。结果,很多生产队饲料粮一斤不留,还要降低社员口粮去多卖双超粮。没有饲料粮当然不能养家畜家禽了。这样片面地以粮为纲建成的大寨县,是以牺牲全面发展和降低群众生活水平为代价的。单抓粮食,造成多大危害,由此可想而知。
在丁声俊、吴中流同志的文章里,通篇贯串着这样一个论点:没有充裕的粮食就不能发展牧业生产;要走以畜牧业为主的道路,就得大量进口饲料。因此,他们说刘振邦同志“忽视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把粮食生产和发展畜牧业置于互相对立的地位。”究竟是谁忽视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把粮食生产和发展畜牧业互相对立起来了呢?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有必要讨论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畜牧业。丁声俊、吴中流同志没有弄懂什么是畜牧业,不知道畜牧业除了包括吃粮食的养猪业、养禽业之外,还包括专门或者主要是吃草的养牛业、养羊业等。我国除了有十五亿亩耕地以外,还有四十多亿亩草原和数不清的荒山,如果说耕地少、粮食不多,不能发展养猪业、养禽业,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大量的草原、荒山发展养牛业、养羊业呢?第二、如何看待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丁、吴两位同志只看到粮食不充裕,发展畜禽业有困难,没看到群众为发展畜牧业而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前几年我在广西平南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工作时,遇到这么一件事:马练公社有一个一百来人的生产队,因地处山区,稻田不多,增产的一点粮食又被动员卖双超粮去了,队里集体养的二、三十头猪难以维持,他们准备把猪处理掉。正在这时,有个青年自告奋勇,要求当饲养员,把猪养下去。他当上饲养员后,一面收集秕谷打糠做饲料,一面到山上幼林地带间种红薯、木薯,几个月就解决了饲料问题,二、三十头猪不但养了下来,而且头头膘肥体壮。这件事说明,只要生产队增产的粮食不被全部交售,允许集体养猪场因地制宜地生产些粮食饲料,是可以逐步发展养猪业的;并不象丁声俊、吴中流同志所说的那样,非大量进口粮食不可。第三、怎样理解逐步走畜牧业为主的道路。丁、吴两位同志对刘振邦同志“走以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的主张,还没有弄清楚。所谓走以畜牧业为主的道路,前提在于走,这就是说要去工作,创造条件,因地制宜逐步做到以畜牧业为主,并不是一声令下,在一个早上统统丢掉粮食生产去养猪养牛。可是,丁、吴两同志却不是这样理解问题。他们把逐步实现以畜牧业为主,理解为不顾时间、地点,不顾物质条件,现在就要立即做到畜牧业为主。这样理解问题有什么好处呢?这不是有意无意地给人们制造一种不必要的混乱吗?以上种种事例说明,忽视我国的实际情况,把粮食生产和发展畜牧业置于对立地位的,并不是刘振邦同志,而是丁声俊、吴中流同志自己。
说到我国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特别不能忽视两点:一、耕地少,劳力多;二、单靠发展粮食生产,再也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说明这些问题,还是讲广西玉林县的情况。这个县二十年前的耕地是七十多万亩,现在仍然是七十多万亩。二十年前劳动力是二十多万个,现在却增至四十多万个了。二十年前每个劳动力种田三亩左右,并不见得劳动十分紧张,现在每个劳动力只耕田一亩多,又增加了大批农业机械,农业劳动力就更显富余了。现在为什么有些生产队要轮流出工,为什么学生课余假日不能参加些力所能及的集体劳动?原因就是活路不够安排。农业生产局限于粮食生产,究竟浪费了多少人力?只抓“以粮为纲”,是使人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还是过得越来越差,群众心里明白。今后如果还是集中精力抓粮食,粮食可能还会有些增长,但是能否赶上人民生活的需要,不能不叫人担心。因为耕地就只有那么多,即使提高单产还有潜力可挖,但是人口还会增加,粮食总产再增加一些,也不能使每人平均占有的粮食提高多少。出路何在?这就得靠鱼肉蛋,靠牛奶、水果、蔬菜。这样一来,今后农业走什么道路就摆在我们的面前。走片面的“以粮为纲”的道路吗?事实证明已走不通。出路只有以牧为主,牧粮林并举,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从现在起要把农村多余的劳动力组织和利用起来,因地制宜地发展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养禽业,同时抓好粮食生产和其它种植业。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和决心,一抓到底,一定可以抓出成效来。这样不仅可以为不断增加的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使之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且还可以逐步改变人们的食物构成,使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总之,农业走以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是形势发展提出来的,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以牧为主,势在必行,任何神仙和皇帝也阻挡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