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工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 ——朝鲜清津市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04
第5版()
专栏:朝鲜通讯

工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
——朝鲜清津市见闻
最近,我们访问了朝鲜的“北方工都”清津市。从市领导同志到作业班长都同我们谈到工业现代化的这个重要课题。朝鲜同志认为,工业现代化固然复杂和艰巨,但是并不神秘,就是要把先进技术引入工业生产工艺过程,也就是要进行技术革命。在清津造船厂、清津化学纤维厂、金策钢铁联合企业,我们看到了清津的工人阶级在通向工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上取得的可喜的成就。
朝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工人群众中不断开展的技术革新运动。
清津造船厂主要搞组装船体,由于技术革新,厂机械化程度已达百分之九十五。在六月金主席又一次来厂视察后的技术革新高潮中,一车间作业班长金午吉提出改进船体组装方法,技术员朴光泽提出改进电焊技术,工效提高五倍。全体职工一致努力,只花两个月,就将过去得花三、四个月才能造成的一万四千吨的大船顺利推下了水。
清津化纤厂把技术革命的重点摆在消除有害劳动和提高劳动效率上。厂里不断改造生产工艺,使生产中漏出的毒害人体的瓦斯,通过化学药剂吸收、处理,综合利用变成原材料,产出副产品。参观过程中,原浆车间主任崔永石告诉我们:他们车间过去是劳动最繁重、最有害的一个车间。一九七二年以来逐步实现现代化、自动化,面貌大变,生产能力也提高了八至十倍。人造棉车间的全厂著名技术革新能手李清俭看的那台机器,原来需要六、七个人看,经过技术改造,将过去用人工送料,改为通过风将原料吹进管道送到机器旁,现在只要三个人看。人造丝车间李顺女说:过去她们车间缠线用手工,她搞了一种金属针,实行机器操作,由原先看一台机器进到看三台。厂长说:象她们那样的技术革新能手、领到创造发明证的全厂有四十七名,去年经国家批准,投产的技术革新项目达四百八十个。
金策钢铁联合企业的负责同志讲:战后金策钢铁厂成长的历史,也是全体职工高举技术革命红旗,大力进行革新、改造、扩建的历史。经过二十来年的努力,该厂生产过程已达到工业电视化、用无线电指挥生产。从装料、出铁、炼钢、轧钢到成品,所有生产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该厂年产生铁二百五十万吨,钢二百万吨,轧钢能力达到一百五十万吨,还生产化学副产品四、五十种以及选矿的化学试剂和多种医药原料。该厂已成为朝鲜北半部最大的现代化冶金基地。
为了搞工业现代化,朝鲜十分重视职工的技术教育。清津造船厂的二千六百名职工中,已培养出八百多个技术人员。厂里选送部分优秀工人到工业大学上造船专业,但是主要靠边工边读的厂办高等造船专科学校和函授大学培养人才。厂里经常举行技术讨论会,由技术人员给青工讲技术课。还设技术普及室,及时推广先进技术成果。清津化纤厂主要领导干部都是化工专家,厂长许泰木是金策工业大学毕业,宣传书记金东律是工程师。车间主任全是工程师。厂办大学有三百五十人正在就学,厂办高等化工专科学校还有在校生二百人。高中毕业来厂的新工人和技术差的工人必须在厂办技工学校补习。金策钢铁厂党委书记说:党的工作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职工学习技术。搞工业现代化,干部必须懂得先进技术。厂办高等专校在校生一千二百人,占职工总数十分之一。全厂工程技术人员三千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工程师。
几个厂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技术管理方面都已形成一套体系。金策钢铁厂的技术管理是在党委集体领导下进行。生产技术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委员分工贯彻落实。以厂长和厂长第一代理人、总工程师(都是党委委员)为核心形成技术管理体系。所有技术革新经党委研究,和工人、技术员一起讨论提出方案,再报党委批准,之后加以落实。干部下到车间和作业班,很快将下面提出的问题带上来进行研究解决。工人提出的技术革新方案,由厂部设计科研究设计出来,由总工程师审批,安排落实。厂部还有培养工人的教育机构,指导车间学习内容,如开展“一个人掌握两门技术”运动,举行工人技术考核。厂部设技术科、实验室,下达技术指标到车间、作业班以至个人。要求工人既完成数量任务,也完成技术指标。师傅也应在规定期间带出徒弟,工人在一定时间内也要对自己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所有职工都真正成为管理工厂的工人。全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开展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的。
本报记者 施大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