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培养地力很要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06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48)

培养地力很要紧
中共河北省三河县委书记 赵惠臣
随着复种面积的增加,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培养地力,已成为能否继续稳产高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果地力瘠薄,有机质含量不高,肥料不足,就不能多打粮。
有人说,化肥加水等于粮食。这话不太科学。施用化肥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但没有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沃土壤,粮食稳产高产是不可能的。光施无机肥料,天长日久,就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地板结,既不利于植物根系伸展,又不能抗旱防涝。这是国内外早已证明了的事实。拿我县来说,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每亩地施用化肥只有十来斤,多则二十几斤,种地主要靠有机肥料,加上对土壤的改良,农业连年丰收,粮食亩产由三百斤增加到五百二十九斤,一九七三和一九七四年都增产百来斤。后来,我们建起两个化肥厂,年产化肥六千吨,便把农业大上的希望单纯寄托在化肥上面,没有继续狠抓有机肥料,连养猪积肥工作也放松了。其实,化肥增长的比例并不等于粮食增长的比例。去年,全县平均每亩地施碳酸氢铵九十六斤、氨水四十五斤、磷肥七十斤,而粮食亩产三年来只增了三十五斤。这是什么原因呢?除了这三年沥涝为害之外,地力下降是个重要因素。我们对全县五十多万亩土地的肥力进行了普查。按要求,一季亩产达到四百斤以上的土地,有机质的含量必须在百分之一点一以上,氮、磷的含量也要分别达到万分之七和万分之八。我县达到这一要求的耕地仅十一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这就是用地不养地的严重后果。可见,两眼只盯在化肥上,要想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相当难的事。
培养地力主要靠增加有机肥料。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种田的知识,对改良土壤、培养地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农家肥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有时还搞形式主义,玩弄“黄土搬家”,效果很差。从我县具体情况看,要搞出更多的优质肥料,必须下力量从三个方面去想办法。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支持并鼓励社员大力养猪,发展家畜家禽,多积肥压肥。其次是要搞秸秆还田。过去,年年喊秸秆还田,年年落空,原因是社员烧柴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办好沼气。今春,白塔寺大队帮助每户社员建一个沼气池,将百分之五十的麦秸装进沼气池,既解决了社员的烧柴困难,又增加了六百多车优质肥。全县若有三分之一的大队达到这个水平,每年再搞一些秸秆高温堆肥和填坑沤肥,秸秆还田率就能由现在的百分之十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有机肥就能大大增加。第三,因地制宜,广辟肥源。土地较多的社队,可以种植田菁等绿肥,既能养田,又能造肥;靠山的地方可以“吃山”,割山草沤绿肥;近水的可以清坑塘,挖河底,以泥代肥;无山无水而又土地少的,可以适当扩大油料种植面积,搞好油坊、粉坊、豆腐坊和挂面坊,增加饼肥。我们还打算,在不影响国家计划的前提下,适当扩种一些芝麻和花生。这样,全县土壤中的有机质将会有所提高,粮食稳产高产也就更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