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关于积累与消费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07
第3版()
专栏:

关于积累与消费的几个问题
许毅 黄菊波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是关系到国家建设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
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看,哪个时期的积累与消费比例适当,经济发展就快;哪个时期的积累与消费比例失去控制,经济就遭受挫折。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时期,积累率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二到百分之二十四左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生产高速度地持续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头几年,基本建设上得过猛,积累率高达百分之四十;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连续七年积累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两个时期积累率很高,但生产发展速度反而下降,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在国民收入为一定量的条件下,积累与消费互为消长。积累过多,必然挤消费,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并在职工工资、劳动就业、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造成很多问题,挫伤群众积极性,不利于安定团结。
积累率长期过高,实质上是一种用缩减消费的办法来搞生产建设,这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症结所在。基本建设规模过大,超越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的客观可能,势必挤简单再生产,势必挤农业和轻工业市场,势必要求突出地发展生产资料生产,带来孤立发展重工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破坏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使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失调,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我们的经济工作如果背离这个目的,就会丧失其社会主义性质。

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是关键。要把各项比例关系调整好,首先必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战线,把过高的积累率降下来。唯有这样,才能消除国民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克服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混乱状态,把国民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地持续发展的轨道。
粉碎“四人帮”以来,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这对于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调整和发展国民经济,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上了消费,必须下积累。工人农民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取走的多了,国家可以集中的收入就会减少,这就必须相应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和其他可以紧缩的开支。现在的问题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大力压缩基本建设,一些部门和地方至今决心不大,有些国家计划要求停建缓建的项目还在那里施工;或则化大项目为小项目,化基建为技术措施,明下暗上,或则下设备留土建,下投资留项目,继续保摊子。这种情况如不迅速改变,势必继续扩大资金和物资的缺口,国民经济中的混乱状态还是改变不了,调整的任务就难以实现。三十年来的经验证明,建设规模是否同财力物力相适应,是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的一条重要界限。积累过多,建设规模过大,历来都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突破口;而要把失调了的比例关系调整过来,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历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着。
但是,也有一些同志认为,降低积累率,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会影响建设速度,不能保证扩大再生产。这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一,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必然是有上有下,有进有退。下是为了上,退是为了进。六十年代的那次调整,基本建设下得适当,当年生产就开始好转,换来了连续几年的生产高速度发展,这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现在的情况是,几万个基本建设项目摆在那里,各家都压着大量材料,消耗着大量的能源、电力,而许多企业却又因原材料供应不上,缺少煤电,开工不足。基本建设不退得适当,生产怎能上得快。第二,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但是,积累规模多大,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超过了剩余生产物中可以转化为积累的这个限度,这是一种过度积累。过度积累不仅不能带来扩大再生产,反而会破坏再生产。把过高的积累率降下来,使建设规模落实到现有生产所能承担的限度内,还是有积累,还是能扩大再生产,而且是真能实现的扩大再生产。第三,生产建设的速度不仅取决于积累规模,而且还取决于积累的使用效果。近十年来,每投入一元积累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只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半左右。换言之,有一半左右的投资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可见,只要认真搞好综合平衡,加强基本建设管理,把积累的使用效果提高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已经达到过的水平,即使压缩了投资,还是可以把生产发展的速度搞上去的。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带根本性的比例关系,安排国民经济必须十分注意安排好这项比例关系。积累失去控制,势必影响全局。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仅是调整国民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经济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
要调整和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坚决克服“左”比右好的极左思想流毒,把脚踏实地的精神和战略远见结合起来。同时,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坚决的措施。
(一)要控制积累率。控制积累率的关键在于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使之不得超越财力物力的客观可能。因此,根据历史经验,研究和确定一个基本建设投资占财政支出的合理比例,作为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一条控制界限,是必要的。每年搞多少基本建设,必须是在经过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和物资平衡的前提下,有多少就搞多少。我们的基本建设投资必须是没有“赤字”的,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打赤字预算的办法来搞基本建设;更不能用留缺口的办法任意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去挤简单再生产,去挤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挤了别的事业、别的部门,必然会造成欠账。欠账,是一种隐蔽的、危害更大的“赤字”。按照基本建设投资占财政支出的合理比例来进行控制,对于切实搞好财政平衡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防止基本建设出“赤字”,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保证各项事业按比例地发展,无疑都是很重要的。
(二)要以消费为目标和出发点来安排生产建设。我们的计划工作必须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消费为目标和出发点来安排生产建设。国民经济计划应当促进安排好人民生活,规定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指标,妥善地安排积累和建设规模,从而有计划地、也是有效地控制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我国有九亿多人口,必须使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这样,大家高兴,国家也可以多积累,多建设。这是实现安定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农业、轻工业、建筑业主要是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的,这些部门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这就为重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方向和要求。重工业根据农业、轻工业、建筑业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并根据这个安排来考虑自身的发展,这样,就能彻底摆脱孤立发展重工业的倾向,把以钢为中心、重工业自我服务占很大比重的畸形经济结构调整过来,把重工业纳入为农业、为轻工业服务的轨道,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持续发展。
(三)要有适当的经济体制。调整是体制改革的基础,经济不调整,经济体制难以大改。但是,在调整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改革,也是必要的、可能的。改革好了,可以促进调整。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弊病很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事权与财权脱节,资金分配与物资分配脱节。每年留给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一百多亿元,但没有相应的物资供应渠道。基本建设需要的物资是有保证的,而更新改造需要的物资是没有保证的。一些主管部门和地方为了扩大基本建设,可以凭借行政权力下达建设项目而不给资金,或者给设备而不给资金,或者留下资金缺口。结果是,你挖我,我挖你,两头铺摊子,战线越拉越长。这样的体制不改革,必然不利于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影响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的改革应当首先解决这种事权与财权脱节、资金分配与物资脱节、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脱节的弊病,使企业真正享有自主权。
(四)要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要提高消费,增加积累,一靠增产,二靠节约。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历来是克服经济困难的主要途径。增产节约的成效愈大,国民收入增长愈快,调整工作就愈顺利。反之,就会延缓时日,调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当前,许多企业管理混乱,劳动生产率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很高,浪费很大。只要我们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认真进行整顿,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经济核算,就一定能把各方面的潜力挖掘出来,使生产有较快的发展,国民经济有较大的增长,保证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