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再现风月同天谊——《天平之甍》从小说、话剧到电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09
第6版()
专栏:

再现风月同天谊
——《天平之甍》从小说、话剧到电影
孙乃
四月的黄昏,夕阳西下。从日本开出的遣唐船,在海上漂浮。半璧明月,美丽而皎洁,象是为船队祝愿平安……
春光明媚,云雀欢唱。长安城外,绿色的山岳,展现在天幕下。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在美如画图的长安郊外踏青野游。他们缅怀故国,议论着要到扬州去,请求名满天下的禅门大师鉴真长老推荐几位弟子,去日本传授佛法……
“唐国日本,一衣带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为着两国的友谊,还有什么能使我退缩呢?”在距长安一千二百公里的扬州,在背倚石山,可以俯瞰远处繁华街衢的大明寺内,荣睿和普照、玄朗等日本遣唐僧人,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聆听他们深深尊敬的鉴真长老发愿东渡的铮铮誓言……
——这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是反映中日人民悠久友谊的日本名著《天平之甍》中的几个镜头。
鉴真东渡,是古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事情发生在唐玄宗时(日本天平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鉴真当年东渡时多次受挫,特别是第五次东渡,几遭灭顶。他辗转各地,历尽艰险,虽双目失明而壮志弥坚,终于排除万难,取得了第六次东渡
(公元七五三年)的成功。鉴真渡日传法的事迹,曾有日本真人元开所著《唐大和尚东征传》加以记述。鉴真把唐代高度成熟的文化艺术,传播到日本。他在日本讲授戒律,兴建佛寺,行医治病,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两国人民友谊的花朵,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一直为日本人民深深怀念。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根据鉴真的事迹,于一九五八年写成历史小说《天平之甍》。之后,日本剧作家依田义贤又将它改编为剧本,六十年代曾在日本各地巡回公演,受到热烈欢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把《天平之甍》搬上银幕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已故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岛健藏先生的宿愿。由于中日关系的发展,他的愿望即将实现。历史故事片《天平之甍》的摄制工作正在积极进行。
影片《天平之甍》的导演由中国人民所熟悉的日本电影《望乡》的导演熊井启担任。公元七三三年日本遣唐僧人荣睿等乘坐第九次遣唐船出发的场面,是在日本南伊豆伊滨海面拍摄的;为了真实地再现当年的情景,花费一亿日元,按原来造型和尺寸制作了那艘曾为中日友谊冲破惊涛骇浪的遣唐船。摄制组今年七月第一次来我国拍摄外景时,我国有三个剧团暂停公演进行协作,一些经常演主角的演员,作为临时演员参加了影片的拍摄。鉴真渡日时乘坐的船,是由中国协助在上海复制的。
日本朋友为连续拍摄外景而奔走两国山川,有的皮肤晒黑了,有的体重减轻了,但仍精神抖擞,坚持不懈。他们为了扮演角色还剃了光头。拍摄工作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进展顺利。例如在苏州的运河上拍外景时,当时停泊在运河上的船只迅即疏散一空。于是,河面上缓缓地漂行着唐代的船只,宛如开元、天宝盛世一幅美丽的风情画。最近,日本朋友不辞辛劳,再度来华,按计划到上海、西安、广州、海南岛、桂林等地继续拍摄外景。这不能不使人回想起古代中日人民友好关系开拓者的光辉历程。今天,无数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两国朋友们,正循着鉴真、荣睿的足迹,继续拓展始自当年的征程。
现在影片已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拍摄工作,预计明年初就可以公开上映。待到扬州烟花三月时节,亦即日本国宝鉴真像“返里探亲”,到达当年所在的扬州法净寺(原大明寺)前后,十二世纪以前的中日友好使者鉴真、荣睿、普照等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就会在银幕上同广大观众见面了。那时,人们还将从展现于银幕的富有象征意味的甍——来自唐土,安放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屋脊上的直指蓝天的鸱尾,看到中日友好更加光明的未来。(附图片)
中日两国演员在拍片间隙谈笑风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