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红桃经雨更芳芬——为影片《桃花扇》平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0
第3版()
专栏:

红桃经雨更芳芬
——为影片《桃花扇》平反
韩望愈
影片《桃花扇》(梅阡、孙敬编剧,孙敬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一九六三年刚拍完,就被剥夺了在祖国大陆的上映权,只许在港澳上映;文化大革命初期,又被江青和那个“理论权威”点名,受到全国性的批判。最近,陕西省有关领导部门已经批准为因该片而受迫害的同志平反,恢复名誉。这部古典历史剧影片艺术之花,经过几番风雨,重新开放在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中。
影片《桃花扇》是根据《桃花扇》传奇改编的。《桃花扇》传奇
(清人孔尚任作)描写的是我国南明王朝衰亡的历史故事。明末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东林党人反对阮大铖的斗争,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和刘良佐四镇武臣的互相争夺、残杀,清兵南犯,史可法死守扬州、殉国,弘光帝被俘,明朝灭亡等,几乎在这部作品中都得到反映。所以,这是一部写实的历史剧。由于它以爱情贯串,爱情的悲欢离合占了很大篇幅,所以,又是一部著名的透过爱情写政治的悲剧。这部戏剧作品以其广阔的生活内容和严肃的“叹兴亡”的社会主题,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在我国文学史、戏剧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影片对原作有所剪裁、取舍,但总的是依据原作的内容和精神,根据电影艺术的特点进行改编的。影片通过对李香君、侯朝宗爱情纠葛的曲折描写,真实而形象地展示了南明王朝破败衰亡的历史图画。人们从银幕上看到了末代皇帝的昏庸,奸贼的弄权,忠臣的气节,下层人民的悲愤;看到了美、丑、忠、奸的各种不同形象。影片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腐败,歌颂了下层人民的爱国热情,一定程度上也探索了明亡的原因,不失为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好影片。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部影片作到了删繁就简,注意在行动中刻划和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它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曲折剧情,生动地抒发了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变迁中的思想感情,给人情真意切之感。
影片《桃花扇》在一九六三年摄制完成,是我国当时政治民主空气比较浓厚,文艺创作较为繁荣的反映。此后,它所遭到的打击和折磨,既说明了林彪、
“四人帮”一伙的残暴,也反映了极左路线的危害。在对待《桃花扇》的问题上,那个
“理论权威”扮演了极不光采的角色。一九六二年,电影文学剧本刚刚脱稿时,他亲笔给改编者写了貌似谦虚的
“供研究”、“参考”的信,肯定了这个本子。但到了一九六六年,他“忽而脸又变”,成了早就看出问题的“先知先觉”,把这部片子一棍子打成反革命大毒草,因此株连到编剧、导演、演职人员和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党政及文艺界的领导同志。在长达十年的岁月中,因这部影片挨批斗、受关押和被迫害甚至迫害致死的大有人在。林彪、“四人帮”和那个“理论权威”的凶残暴戾、卑鄙无耻,比起影片中的阉党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历史是无情的,林彪、“四人帮”和那个“理论权威”已经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而人民和人民的艺术在解放和复苏中进一步焕发着美丽的青春。
《桃花扇》的导演孙敬同志不久前在拍一部反映我国体育战线生活的影片《乳燕飞》的外景时,因心脏病发作,在南宁抢救无效而逝世。这位对祖国电影事业作出过一定贡献的老同志,长期以来竟被打成“汉奸”、“特务”、“反革命”、“反动学术权威”,身心备受摧残。为他平反以后,他更加忘我地为党工作,以六十七岁的高龄带病奔波在外景拍摄第一线,为祖国的电影事业贡献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对他谨致悼念之忱。电影工作者带病工作,倒在工作岗位上,只此一点,也可以说明,我们的电影事业虽然备受摧残,仍然是大有希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