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有步骤、有重点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2
第4版()
专栏: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

有步骤、有重点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詹武
党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搞现代化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来。
如何搞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有许多新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这里,着重谈谈有步骤、有重点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社会发展过程。美国搞农业机械化,从一八八九年到一九四○年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整整花了五十年时间。日本抓化肥化,从一八八○年到一九三七年每亩施化肥一百斤,也花了近六十年时间。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当然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根据我国的情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
一、从休养生息、调整整顿到大步前进。目前我国多数社队的社员生活水平低,集体家底薄,当务之急,是要给农民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重点是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民增产增收,丰衣足食,使社队有所积累。这样,广大农民才有兴趣、才有力量进行农业现代化。另外,工业部门,特别是农机工业部门和农用化学工业部门,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革和整顿提高,使自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社队经营管理也要进行必要的整顿提高,做到企业化。还有人材的培养,调整期间也应抓紧作好准备,做到“机器未到,培训先行”。如果我们在三年调整期间完成这些准备,便可以兵强马壮地大步向现代化进军。
二、从全国多数地区的情况出发,先把重点放在抓好化学化、良种化、水利化、园林化,然后到全盘实现机械化。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先化什么,各时期重点放在哪里,都因各国的特点而有所不同。例如,土地多、劳力缺的美国和加拿大,每人平均耕地十几亩以上,他们首先抓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解决劳力不足的矛盾。在基本实现机械化后,才去抓良种化、化学化和水利化,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九三七年日本亩施化肥一百斤时,美国还有百分之六十的土地不施肥。地少人多,每人平均八分田的日本,则首先抓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然后在精耕细作、实现高产的基础上发展机械化。日本是五十年代后才大步走向农业机械化的,至今仍有部分山区和作物没有使用机械,真正全盘机械化的农户只占百分之十左右。
我国多数地区当前主要矛盾是人多,劳力多,粮食和商品经济作物不足,最迫切要求搞水利化、园林化、化学化、良种化,提高经营的集约程度,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以达到提高单产和总产的目的。例如,江苏省的同志认为,他们那里应先搞水利化,再搞化肥化,再次才是搞耕作机械化。安徽省的同志认为,该省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是水利,二是培养地力,三是良种,四是植保,然后才是机械化。吉林省的同志认为,他们那里旱田作物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缺肥与草荒,如果满足化肥供应,增产三五成不费劲。当然,这些地区并不是不搞机械化了,机械化还是要有选择地搞,只是目前不拿主要力量来搞全盘机械化。至于东北、西北许多地多人少、劳力严重缺乏的地区,当然要拿更多的甚至主要力量来抓机械化。
三、从部分的选择性的机械化逐步过渡到全盘机械化。就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来说,应该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选择若干最急需、见效最大、最快、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关键性的项目,优先实行机械化,使单产、总产、收入和劳动生产率都获得明显的提高。拿种植业来说,如长江三角洲水网平原和江汉平原洪涝地区,首先迫切要求实现排灌机械化,解决洪涝灾害,为高产稳产创造条件。东北、华北、华南地区收获期正值雨季,已收到嘴边的粮食往往因阴雨霉烂损失惊人,迫切要求解决收获、脱粒、烘干机械化。山区丘陵交通运输不便,每年大量劳力用在运输上,生产资料不能及时运入,土特果品不能及时运出,造成很大损失,他们迫切要求解决运输机械化。拿畜牧业来说,特别是广大牧区,由于严寒季节牲口缺乏饲草贮备和防寒设备,牲畜年年发生“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饲草捆压和加工机械,使严寒季节得以贮备足够饲草。同时由于当地缺乏冷库设备,使牲畜在肥季不能屠宰,在当地不能屠宰,只能在严寒季节或赶到大中城市屠宰,掉膘损失非常严重。还有很多乳牛乳羊,因为无法贮存而不敢多挤奶,浪费也很大。他们迫切要求解决加工机械和冷冻设备。拿渔业来说,由于保鲜设备解决不好,已捕鱼货烂掉和被迫腌制两项几乎占总产的百分之三十八,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是解决冷冻设备。同时,现在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要进入远洋又缺现代化渔船,因此迫切要求解决远洋渔船装备。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路子去搞机械化,就会是投资较少,收效较快较大,会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机械化也就会化得快些。
四、从重点国营农场、大中城市郊区、特别是重点商品基地的优先现代化到全国现代化。在我国目前能投入农业现代化的财力和物力很有限的情况下,不应平均使用力量,撒胡椒面,而应该首先集中用于自然和经济条件比较好,商品率比较高,投资效果比较大,在当地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单位,即重点的国营农场、大中城市郊区和重点商品基地(包括粮食、经济作物、林、牧、渔、果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使这些地方先化起来,然后再推及其他单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较短时期内收到发展农业生产的较快较大效果,对全国发展农业生产、加快现代化进程作用较大;还可以较快地积累资金,支援其他单位,特别是贫穷社队;也较易取得成功经验,为其他单位示范。至于西北、西南还有一些贫穷地区,农民还吃不饱饭,没有力量实现机械化,应该让他们有较长的时间休养生息,帮助他们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办好社队企业,积累资金,创造条件后再化。
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自动化、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工具并存,逐步发展到完全现代化。由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决定了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先进技术和比较落后的技术,在相当长时期内同时并存。这样做的好处是:适应我国一下拿不出那么多先进技术装备的实际情况,使各种工具装备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也有利于广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充分发挥我国广大人力资源的优势。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一个早晨把全部生产工具统统换成现代化装备。
这里存在着一个正确对待引进与国产、新型与老式、先进与落后机械设备的关系问题。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装备,这是提高我国水平所必要的。但限于财力和外汇,我们不可能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立足点放在大量引进上面,而应该立足于改进制造、合理配备和使用好我们自己的农机装备上。我国国产农机虽然一般说比引进机械工效低,但投资较少。使用国产机械如果工作做好了,也能创出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样,我国自己还要继续制造一些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新机械设备,但当前更重要的是配套好、修好、管好、用好现有的各种机械、半机械,充分发挥现有农机具的作用。现在农业机械一般占社队固定资产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有的达百分之八十,是农民节衣缩食积攒起来的,来之不易,如果不能很好利用,就是极大的浪费。
我们应当承认,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社会过程,应该有步骤、有重点地去实现,这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这样去认识,去实践,更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如果认为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轻易实现,或者跑到另一个极端,认为遥遥无期,就不积极搞,都是有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