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保护浅海滩涂资源 反对盲目围海造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3
第3版()
专栏:

保护浅海滩涂资源 反对盲目围海造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 曾呈奎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沿海适宜进行各种生物养殖的滩涂在七百万亩以上。可是,近十几年来由于盲目围海造田,浅海滩涂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去年十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群众来信《围海造田不能挤掉海水养殖》,反映近十年来沿海传统搞养殖的滩涂已被围垦上百万亩。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但是,据最近调查,这个问题尚未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一些县、社还是只顾生产粮食,不考虑经济效果,滥围浅海滩涂之风仍未煞住。
根据我国水产发展的具体情况,参考世界主要海洋水产国家的经验,我们今后提高海洋水产生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发展深海远洋的捕捞渔业;二是大搞“耕海”活动,实行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这后一种途径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潮间带滩涂的养殖。盲目围垦直接影响了滩涂水产品的生产,破坏了原有的苗种基地。例如,浙江宁海县海苔菜公社有一大片生长蛏苗的滩涂,每年生产的蛏苗可供几个县养殖。自从滩涂被围垦后,不但影响当地蛏的生产,而且也影响到几个县的养殖。再如福建云霄县有一大片生长泥蚶苗和养殖泥蚶的滩涂,有一部分被围垦了,结果蚶苗供应不足,不得不千里迢迢到山东买蚶苗。上面举的是盲目围垦对贝类养殖的危害。此外,围垦改变了海水运动方向,破坏了原来的生物生长环境,对其他动植物资源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福建厦门特产文昌鱼闻名于世界,但自从杏林湾堵海和集美海堤建成后,文昌鱼产量逐年降低,一九六五年降到一万二千斤,一九七一年仅捕到四百斤,文昌鱼已濒于绝迹。
海产养殖具有成本低、产量高、收入大三个特点。养殖一亩蛏能收四千到五千斤,价值六百到七百元;栽培一亩紫菜能收三百斤,价值七百到八百元,都比农作物收益大。在当前我国水产总量还很低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养殖,为人民提供大量价钱低、产量高的高蛋白水产品,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发展海产养殖还可以促进捕捞和支援农业生产,为捕捞和农业生产积累资金。福建一九七七年海产养殖总面积二十二万亩,产量一百七十四万担,占全省渔业的百分之二十。福建龙海县有一个生产队,过去只经营农业,因缺乏资金,产量低,收入少,是一个缺粮队;后来开展紫菜养殖,当年就有积累投入农业生产。
我认为,必须保护浅海滩涂水产资源,反对盲目围海造田。各省在制定围垦规划前,应根据滩涂的水产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前途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决定围垦范围。围海造田要纳入国家——至少是省——的统一规划,不能由地、县以下单位擅自决定。各省围海造田,一定要和水产部门协商,农业部门无权单独决定。一些历史悠久的养殖滩涂,特别是贝苗场及今后可发展利用的滩涂都不得围垦。据了解,现在农业部门还在大力号召围海造田,有的沿海县已制订了很大的围海计划。例如福建晋江县有一大片生长蛏苗的滩涂,每年产蛏二、三百万斤,可供福建七、八个县养蛏所需的苗种。这样好的滩涂也被列入围垦的规划中,一旦实现,必将影响福建的养殖事业。这种破坏水产资源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建议暂时停止围海造田活动,组织围垦部门和水产部门对沿海县的围海造田计划进行审查;有的还应请科研部门派人参加讨论,必要时布置一些科研工作,以权衡利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