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调整中的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十一月十三日刊登了该报社论委员鲛岛敬治撰写的连载文章的最后一篇《政策、试验和实况》,摘要如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3
第5版()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调整中的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十一月十三日刊登了该报社论委员鲛岛敬治撰写的连载文章的最后一篇《政策、试验和实况》,摘要如下:
的确,从一九七八年年中以后的这一年多,中国的变化是显著的。
也许可以说,进入“三年调整”期以来的状况,更突出了正在继续迅速展开的政策争论同仍未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但是,这种政策和实际情况间的差距所表现出来的,不外乎是人们的认识有分歧。
这里所说的认识上的分歧,首先不只限于中央领导和地方干部之间。第二,还表现在中央负责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学、建筑材料、轻工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等各部门的实际业务的行政当局之间,以及各个实际业务当局和计划当局之间。第三,表现在地方上,即表现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一级行政级同县、市级之间。
这种状况大概也可以称为“三个缺欠”。在制定和修改计划方面缺乏全局观点,在各个领域之间和各个领域中确定轻重缓急时有缺欠,而且,管理责任制也有缺欠。可以说,存在在这里的一个弊病,是缺乏自觉性或主动性的“官僚主义作风”。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首先是从削减一部分不相称的、冒然进行的过大的国家投资规模开始的。但实际上,现在这方面搞得仍不彻底。各个部门和地区都有绝对的权威,在那些领导各项计划建设工程的干部中,有不少人不听从中止和延期的指示。
要在提高经营技能方面下功夫,如编排生产程序、安排车间、配备各种技术人员、研究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这样做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是最受重视的。
与此同时,如何阻止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出身的行政干部因妄自尊大而脱离群众的现象发生,是调整和平衡中最需要注意的一点。
关于日中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应注意保持平衡,同时,以邻国的现代化同亚洲太平洋的稳定和日本自身的安全与繁荣是密切相关的观点,来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建立具体而实际的对等关系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