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发展手工业也要批极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5
第2版()
专栏:

发展手工业也要批极左
成都市的手工业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成都出产的“蜀绣”和“蜀锦”就名震中原,被称为“蜀中之宝”。成都的漆器、竹器、玉石雕刻和金银饰品,更是以精湛的技艺而受到人们广泛的称道。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手工业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成都市第二轻工业系统中手工业的总产值,一九七八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八点九倍。其中集体手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八年比一九五一年增长了四百二十多倍。
但是,成都市手工业经历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主要表现是,超越生产力的水平,不断地在生产关系上进行所谓的“革命”和“变革”,不切实际地搞升级、“过渡”,结果是生产受到摧残。例如一九五八年,全市三十多个行业的集体手工业企业一律“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结果,全市二轻系统手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降低百分之二十以上。
五一乐器厂的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个厂一九五六年组织起来的时候,全厂只有十八元流动资金,工厂每月只供应职工伙食,每星期借给每人五角零花钱作为报酬。由于大家齐心协力,一年以后,生产的乐器遍销西南、西北各省、区,工人拿计件工资,最高的每月可得一百多元,年终时还另外分红。可是到一九五八年工厂改为全民所有制,工人按级别领取固定工资以后,厂里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庆祝“过渡”的活动热热闹闹,另一方面,全厂的生产却冷冷清清。渐渐地,厂里关心生产的人少了,全厂每月一次的民主会也不开了,为私事旷工请假的人越来越多。一九五八年这一年,产量大幅度下降,废品迅速增多;到一九五九年底,全厂便亏损了五万多元。
这一场“过渡”造成的动乱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一九六二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被强行“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手工业企业,大部分又陆续退回到集体所有制。从这一年到一九六六年,又回到一九五七年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一九六六年,全市二轻系统手工业总产值达到一亿三千多万元,比一九五八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三。
可惜好景不长。一九六六年以后,手工业生产再次遭到沉重的打击。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使许多手工行业被破坏殆尽。
粉碎“四人帮”以后,成都市的集体手工业又重新获得了生机。但是,束缚手工业发展的极左路线的条条绳索还没有完全解开,一系列带着明显极左痕迹的政策,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把集体手工业当做“改造对象”而加以重重限制,不承认集体所有制是适合当前手工业生产水平的生产关系。表现在具体做法上,是要求集体手工业企业承担与国营工业企业同样的义务,但又不让它享有与国营工业企业同样的权利。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利润的分配问题。国家对国营工业企业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所获利润虽然全部上交给国家,但每年可从国家财政中提取企业基金,新产品试制费、技术措施费、科研费和职工技术培训费等;如果发生亏损,国家还另给补贴。而自负盈亏的集体手工业企业一旦发生亏损,国家概不负责。每年获得利润在三万元以上的,要缴纳百分之五十的所得税;利润在八万元以上的,要缴纳百分之五十五的所得税。大集体企业剩下的绝大部分还要上交给主管部门,企业自留部分一般只占全部利润的百分之十,最低的只有百分之八。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蛋,使得许多集体手工业企业连维持简单再生产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了。
其次是供、产、销方面的问题。集体手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的数量、品种和规格方面虽然同样受国家计划的指导,但需要的原材料却往往得不到保证。手工业产品在销售上还受到种种限制。有人生动地形容集体手工业企业的处境是:上面卡住脖子(指原材料供应),下面捆住脚杆(指产品销售),企业只能是死不了,也活不旺!
再次是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调配和招收的问题。国营工业企业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全部由国家统一调配。而集体手工业企业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却规定只能在集体所有制行业内部调配,这就使得人材的来源受到很大的局限。
综上所述,许多同志提出,对集体手工业来说,不改变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已到了难以生存下去的地步。他们认为,当前对待集体手工业,决不只是个别政策和个别规章制度上的问题,而是在总的指导思想上如何克服极左路线的流毒问题,如何按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办事的问题。不从总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入手,是不能从根本上奏效的。
新华社记者 郭超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