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皮都”毛皮生产濒临绝境的原因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7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皮都”毛皮生产濒临绝境的原因何在?
张家口原是我国北方毛皮集散地,生产毛皮产品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素有“皮都”之称。目前,这里有国内比较先进的毛皮生产设备,在毛皮鞣制、皮张脱脂、染色、配料和后加工工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产品花色品种达五百多种。同时,张家口地区有丰富的毛皮资源,是我国毛皮产品的出口基地之一。可是,近几年来,张家口市的毛皮工业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处境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家口地区年产皮张原料五百五十万张左右。张家口市五个重点毛皮厂年加工能力是八百五十万张。这就是说,全地区所产的原料皮张全部交由市内五个大厂加工生产,还不够“吃”。可是近两、三年来,张家口地区却陆续建设发展了毛皮加工厂和点三百二十多个。据统计,全区各县为保证小毛皮加工厂、点的原料,自留的皮张原料逐年增多,有的甚至全部卡住不放。张北县家兔皮产量约占张家口地区家兔皮产量的五分之一,年产一百万张左右。今年以来,这个县收购的家兔皮全部交给了县社小毛皮厂、点加工。
张家口地区盲目发展皮毛工业,小厂与大厂争原料,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和浪费是严重的。一是由于原材料不足,许多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大批有技术的工人不能正常工作,浪费了人力和财力。二是小毛皮厂、点的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加工工艺落后,往往把好原料做成次品,浪费了皮张原料。三是由于皮张的花色不一,皮张分散加工不好配料。配料不好就要降低产品等级。近两年,张家口地区每年出口的毛皮产品约换外汇二千万美元,如果把“小毛皮”所耗的皮张原料集中在大厂加工生产,质量可以保证,花色品种可以大大增加,仅此,就可以大大超过目前的换汇额。
张家口市毛皮行业的干部和职工对这种现状十分担忧。他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归纳起来是:
首先,要对张家口全地区现有毛皮厂、点进行调查,合理布局。消耗低、产品质量好、花色品种多、有传统名牌产品的毛皮厂应优先安排生产和供应原材料;对于小毛皮厂、点,根据需要和可能,有的可以承担大厂的辅助工序,或是利用大厂的下脚料搞小毛皮加工,有的可以转产。
其次,国家设立统一管理毛皮工业的机构。这个机构应负责畜产基地的建设,原料皮张的收购,安排生产和销售产品,使毛皮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三,鉴于毛皮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国家把毛皮原料列为统购物资。对毛皮原料的重点产地,每年应下达收购计划,对交售任务完成得好的个人和单位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新华社通讯员
张宣
新华社记者
王文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