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7
第3版()
专栏:

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
陆贵山
抗美援朝战争是五十年代震撼世界的伟大事件。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孟伟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形象地展示了这场现代化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的生机勃勃的活力和坚无不摧的伟力,从而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抵挡不住英雄的中国人民的雄伟步伐。
《昨天的战争》以大笔的勾勒和细致的描绘,展示出抗美援朝这场现代化战争的广阔图景。作品以敌我双方实现或粉碎“朝鲜蜂腰部两栖登陆计划”这一典型事件为轴心,进行艺术构思,既有横的铺展,又有纵的贯伸,力图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上,表现战争的壮阔、雄浑的面貌。
作品沿着两条线索展开艺术描写。一条线索是以美国第八军和我志愿军一个军为中心,直接表现敌我双方两个司令部的斗争。写敌方,从白宫、五角大楼侵略核心到远东战略区司令克拉克、美国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泰勒;写我方,从中南海最高指挥系统到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同志、兵团司令员、军级指挥员。这种写法,使读者视野开阔,便于俯视战争的全局。另一条线索是着重表现周天雷小部队插入敌后的活动:第一部写周天雷小部队“虎腹掏心”,捕俘、押送华盛顿密使约翰逊;第二部写周天雷小部队“釜底抽薪”,寻找、销毁敌人的“草料场”——军火仓库。小说通过小部队的这两次活动,向导般地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广泛体察美李侵略集团统治下的那个散发着铜臭气和血腥味的鬼蜮世界。作品有意识地把上述两条艺术线索有机地穿插、贯通、交融、扭结在一起,形成主线突出、多头并进、开阖自如、宏大而又严谨的艺术结构。读者从这种情节布局中看到了现代化战争的阔大的场面:从天空、海洋、陆地到地下;前方、后方到敌后;进攻和防御;谈与打;正面与侧面;内线与外线;游击战与正规战;大兵团与小部队;军与民……织成一幅宏伟的战争图画。
《昨天的战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从敌我双方的高级将领到普通的战士和群众,都作了生动的刻划。
作品的主人公周天雷是一个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青年指挥员形象,同时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的接班人形象。作者塑造这个新人的形象,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老一代革命家、军事家点燃的火炬,需要新一代接过来,传下去;战争的规律和手段,有了新的发展,更需要新一代去研讨探索,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新形势。
周天雷燃烧着青春的烈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谦虚好学,思想敏锐,善于象海绵吸水般地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以坚强的意志、进攻的性格和炸雷一样的作风,孜孜以求索,表现出坚韧不拔、顽强执着的革命精神。他作为开国大典的警卫战士,当看到白雪皑皑的牡丹峰上飘着一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时,联想起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进而抒发了他对“升旗”和“保旗”的深刻见解,从而将抗美援朝和保家卫国、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起来。正是怀着这种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周天雷出生入死,浴血苦战,表现出了他那崇高的精神境界。
周天雷具有作为我军高级指挥员的接班人的基本条件。因此,从兵团司令员到军师首长都对周天雷言传身带,并有意识地把他放到尖锐复杂的军事斗争的广阔的舞台上去接受多方面的考验、磨砺和锤炼,以提高他驾驭战争风云的能力。同时,作品力图在军事斗争的风暴和烈火中展现周天雷英雄性格和思想的丰富性。作品从军队的日常生活中,着重刻划团长周天雷象个普通士兵那样淳朴;从同群众的接触中,表现他的阶级根基和他与人民骨肉相连的阶级情谊;战斗打响时,表现他身先士卒的先锋模范作用;指挥海、陆、空协同作战时,表现他叱咤风云的将才风度;审讯华盛顿密使约翰逊、宣讲敌方情报时,表现他的精明、干练、敏捷、敢于和善于阐明自己见解的明朗的风格。特别是通过周天雷和他的战友们插入敌后的活动,作品着重展示了周天雷的胆识和应变能力,刻划了他大胆而又缜密的性格,表现了他临危不惧的镇定和处变不惊的从容,从而为周天雷这个形象涂抹上一层传奇的色彩。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应当塑造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可以写成长中的英雄,也可以写比较完美的典型。周天雷属于后者。但作品并没有把他写得过于理想化。当橡林山一仗打赢时,写了他抓工作不得要领;当孙甲旺、金英淑小组同指挥部失去联系时,写了他的忧郁和烦闷;当秦虎得牺牲时,写了他的气恼和失悔……然而,周天雷这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缺点的。多方面地揭示英雄人物的性格是好的,但由于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平均笔力,使周天雷的主要的性格和思想不够鲜明突出;在矛盾的颠峰上刻划人物也是好的,但由于解决矛盾有时匆忙,使周天雷的某些英雄行为显得不够扎实,使人多少觉得有些轻意取胜的成分。
在精心塑造周天雷这个英雄形象的同时,作品还塑造了一批英雄群像,其中李乖娃、秦虎得、金英淑、李炳洙等,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昨天的战争》塑造了一批敌军将帅的形象,并力图从这些战争狂人的个人欲望和他们的阶级、集团的命运的结合上,从对他们的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结合上,展示他们龌龊的内心世界。
泰勒是带着艾森豪威尔的意旨,怀着勃勃的野心和雄心来到朝鲜战场的。泰勒个人的前途,他的升降、荣辱、兴衰和美国侵略集团的命运息息相通。他为自己的阶级和集团而效力,同时也在为他个人的荣誉、勋章、权势而角逐。这个乖觉诡诈、老谋深算的人物,凭着军犬般灵敏的嗅觉,体察到我军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作战目的,硬是不往我军的“绞肉机”里放“肉”。作品不仅描写了泰勒的狂妄行为,而且潜入到他的心底,通过描写他同夫人丽迪亚的“私房话”,袒露他的心灵的隐秘。在华盛顿自己住所的花园里散步时,他向丽迪亚诉说他对光彩、将星、钱财、权柄的倾心,幻想以非凡的战果得到财阀们的垂青,走“从将军到总统之途”——“艾克的道路”。泰勒的“私房话”,把他的昏热狂乱的政治野心暴露得淋漓尽致。泰勒的办公室,一边陈列着将军服,一边摆放着各种兵器,它象古代人敬奉的图腾,鲜明地反映着泰勒所特有的精神和意志,活画出这个战争狂人的野心勃勃的相貌。
《昨天的战争》在艺术上也是颇有特色的。
作品描写了战争的艰苦性,却写得有激情、有诗意,有哲理,不仅能引起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严肃思考,而且给人以审美享受。作者用饱蘸着感情的彩笔,描绘朝鲜三千里江山的美。对“艺术宫”、“金银窝”、“海螺倒悬洞”都勾勒得色调斑烂。朝鲜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渗透着作者和他的笔下的英雄人物的浓烈的审美感情。咀嚼罗木山上的草,尝到“一种清香微甜的味道”;观赏大同江里的冰,如碧玉翡翠,阳光照射下晶明透亮,放出虹一样的光彩。作者笔下的朝鲜大自然,被反映得那么明晰和净美。然而,作品写得最美的,还是英雄的人民和人民的英雄。当写到李炳洙一家将要和周天雷小部队接头的情景时,作者以细致动人的笔触刻划李大娘和亲人见面前的心理活动:窗外飞雪如帷,屋内纺车飞转。李大娘今天纺线特别不顺手,她从纺车的嗡嗡的响声,听到凛冽的风声;从腿前放的松软的棉花,想到冰冷的雪花。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真切地反映出这位革命老妈妈对冒着风雪而来的子弟兵,热切盼望的一片深情,流露出母亲般的牵挂和疼爱、不安和忧虑。这是多么动人的革命人情美!
作品也注意到把诗意和哲理熔于一炉,从富有诗意的英雄人物的行为中挖掘出人生的哲理,同时赋予人生的哲理以壮丽的诗情。李乖娃和秦虎得的牺牲,都是一首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动人诗篇。李乖娃听着姐姐的来信,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质朴无华,催人下泪。秦虎得平时安静得象湖水,沉默得象岩石,当面临着严峻考验时,却爆发出烈火样燃烧的性格,他用仇恨的烈火烧死敌人,自己的生命也化作了烈火,放射出壮丽的光辉。《昨天的战争》里有许多含意深邃、发人深思的议论,它和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作品独特的风格。不过,作品个别章节的议论稍嫌冗长,读来似有拖沓、沉闷之感。
作品还把冷静的描写、炽烈的激情和奇妙瑰丽而又奔放的想象汇为一体。敌人获悉隐藏在山洞里的孙甲旺小组的电台方位时,敌机狂轰滥炸,洞外一片火海。作者以冷峻的笔触,对英雄们在山洞北口所遭到的火烤、烟呛,探路到南口所忍受的寒风刺骨、冰水浸肤,都作了认真的描写;继而又以深沉的激情,抒写女将金英淑怎样以从容镇定的神态去接受生和死的考验,她梳发、扬头、挺胸,内心激荡着一种慷慨赴难的庄严情绪;进而用奇妙瑰丽而又奔放的想象,通过对景物的描绘,烘托人物性格。冲天拔地的暴风把黑色的灰烬、白色的大雪、红色的火星一并掀举到空中,旋作一团,宛如三色巨龙翻飞滚扑,搅成光怪陆离的混沌世界。这种景物描写,气势飞动,彩色浓郁,视感强烈。这是通过状物来写人,目的在于表现敌人的凶残,赞美英雄战士的坚韧、刚毅和顽强,歌颂他们精神力量的强大和壮美。
长篇小说的题名《昨天的战争》,是富有哲理意味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页。但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我们不能在和平的福荫下高枕,必须提高革命的警惕性,时刻准备用革命武器回击敌人的突然袭击。今天,已开始新的长征,我们应该万众一心,发扬战争年代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为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去攀登新的高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