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三次风波——从起用吴文虎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7
第4版()
专栏:

三次风波
——从起用吴文虎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清江县围绕农业技术员吴文虎的起用问题,曾经出现过三次风波。从这一事件中反映的问题清楚地说明,极左流毒不清除,知识分子政策就落实不了。
事情是这样的:
吴文虎一九五四年从江西省农学院毕业,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他对水稻育种有浓厚的兴趣,并作出了一定成绩。他培育的高粱稻,单穗高达一千一百多粒,一九六六年就在北京农展馆展出;他培育的“清江七十早”水稻良种,比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早熟品种还早五天左右,被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引种。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对科技人员残酷迫害,吴文虎同样没能幸免。他在所谓“监改队”里呆了几年,一九七三年才调到县农科所当一名农工。
粉碎“四人帮”以后,提出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问题。一九七七年上半年,省农业局召开农业科学大会,鉴于吴文虎在水稻育种上有成就,在通知各地选派代表时,特别关照清江县:“能否让吴文虎同志参加?”
消息一传开,在清江县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说吴文虎学生时代曾犯过政治错误,受过处分,“思想反动”,无权参加省里的会。
该不该推荐吴文虎?县农科所所长杨友恒认为,既然吴文虎在科研上有成就,就应该推荐。吴文虎过去犯的错误,组织上已经作了处理,距今已二十多年,没有必要再去算老帐。杨友恒如实地向县委、地区农业局作了汇报。正确的意见被采纳了,吴文虎参加了省农业科学大会。这是第一次风波。
第二次风波是由授职称引起的。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省农科院任命一批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其中就有吴文虎。报上登了这条消息,再次轰动了清江县。有人说,杨友恒阶级立场有问题,右了;有人整了一份材料,证明吴文虎是“坏分子”。告状信不仅交县里,还递到地区和省有关部门。这次风波闹得不小,但尚未平息,接着又来了第三次。
说来也巧,没多久,中国科学院通知说要召开南方水稻杂交会议,也建议让吴文虎出席。围绕让不让吴文虎去参加的问题,县里又出现了争议。县委主要领导同志和杨友恒都主张让吴文虎去,但有些人硬是不同意。矛盾闹到了省农业局,省农业局要求清江县对吴文虎的情况组织调查。经过调查核实,所谓“吴文虎是坏分子”的材料,纯系吴文虎原工作过的棉种站某负责人为了打击迫害吴文虎,于一九七一年趁吴文虎调出棉种站时伪造的,这一次不过是旧版新翻罢了。
问题搞清楚了,该风平浪静了吧?不。有些人还振振有词:“吴文虎没有罪行也有错误。”历史上犯过错误的人就不能革命吗?何况,吴文虎多年致力于科研事业,在那“四害”横行的岁月,为了研究高粱稻,他在人身自由被剥夺的极其困难条件下,冒着风险把试验品种藏在棉衣夹缝里保存起来;为了推广新品种,他敢抵制采取错误态度的顶头上司。这样一个勤勤恳恳,一心扑在科研上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偏偏对他看不惯,还要在已经处理过的历史问题上纠缠不休呢?这些存有偏见的人,除了受极左路线影响以外,有一种是自己不干、还妒嫉干出成绩来的人;还有一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搞打击报复的少数当权者。就是这些人汇成一股阻力,在那里推波助澜。
事情反映到省农业局,局里的一位负责同志对杨友恒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愿为四化作贡献的,我们都要支持。”这个答复何等好啊!吴文虎就是愿为四化作贡献、而且作出过成绩的人,就是应该起用。一切愿为四化作贡献的科技人员都应该重用。
《江西日报》通讯员 饶军 胡荣坤《江西日报》记者 徐月良
(载十二月十二日《江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