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怎样加快农业发展?5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8
第2版()
专栏:来信

怎样加快农业发展?50
编者按:秋收早已结束,年终结算已经到来。怎样搞好今年的分配,正确处理积累和分配的关系,保证多劳多得,奖赔兑现,是取信于民,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的大事。这两封来信分别提出,在分配中要克服平均主义和注意清理财务的问题,希望引起各地重视。
承认差别才能缩小差别
中共广东省清远县委政策研究室 梁利民
今年年终分配的时候到了,农村中的注意力,集中在分配政策能否落实、奖罚合同能否兑现上面。这是维护党的政策的严肃性、取信于广大农民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绝不能左右摇摆。这里举一例来说明一下。
去年,我县龙塘公社井岭生产队划分了六个作业组,订了早稻奖罚合同。早稻收获后结算,有四个作业组超过原定产量,按规定可得奖三千六百三十二斤稻谷,平均每个社员得十三斤半,最多的一户得到一百四十斤;有两个组欠产,要受罚稻谷一百六十六斤,平均每个社员要罚两斤多,最多的一户罚到十六斤。当时,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习惯势力还很浓,看到收入差距拉开这样大,一些同志感到吃惊,不想承认差别,不敢兑现奖罚。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一些社队也出现了。
事实说明,农村加强定额管理之后,按照社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酬,有奖有罚,作业组之间、社员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别必然会突出出来。怎样认识这种差别?为什么有些同志对此看不惯,甚至想抹煞它?这不外是存在两方面的模糊认识。
一是担心承认差别、兑现奖罚,会挫伤受罚的作业组与社员个人的积极性。其实,只要回顾一下历史,这个顾虑是完全可以打消的。过去平均主义猖獗,既不奖也不罚,大家“一拉平”,干得好的积极性被拉掉了,干得差的是否因为沾上“一拉平”的光而会提高积极性呢?不会的。不承认差别的结果是,勤的不想多干,懒的更不愿干。这样,社员的积极性从何谈起呢?相反,只有承认差别,受奖的一方得到了鼓励,干劲会越来越大;受罚的一方,眼见多劳硬是能够多得,也会向得奖者看齐,抛弃那种偷懒耍滑的想法和做法。于是,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就会在互相鞭策中逐步发挥出来。
二是担心承认差别、兑现奖罚,只有利于劳力强的社员,不利劳力弱的户。当然,劳力强的户一般得奖要多,劳力弱的户要少,甚至得不到奖。但是,这事要看全局。承认差别以后,社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集体经济就会有较快的发展。俗话说“水涨船高”,全体社员包括劳力弱的社员都会从中受益。这比起过去搞平均主义,生产难发展,大家同守穷,不是好得多吗?
可见,承认差别才能缩小差别,奖罚兑现才能真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说那个井岭生产队吧,去年早稻奖罚兑现后,受奖的社员更加积极,被罚的社员也不消极,一齐扑向生产。到去年晚稻奖罚兑现时,原来受罚的两个作业组就有一个超产了,到今年早稻奖罚兑现时,两个作业组都超产了,其中一个作业组得奖稻谷两千六百多斤,是全队得奖最多的一个组。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
最近为了了解年终分配情况,走访了几个大队,发现在分配中如何坚决克服平均主义,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这里有一个大队,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略高,人均口粮达到六百斤。如果按四、六比例分配,人均口粮三百六十斤,加上自留地粮就是四百多斤,一个劳动日可分粮食二斤三两。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用同样是六口人的两户,作了比较。一户是三个全劳力、一个半劳力,全家出工一千二百个劳动日,可共分劳动粮食二千七百六十斤,加上基本口粮、自留地粮,全家一共有粮食五千二百八十斤,人均八百八十斤。另一户一个劳力,劳动日三百五十个,可分劳动粮八百零五斤,加上基本口粮、自留地粮,全家共有粮三千三百二十二斤,人均五百五十三斤。
从多劳多得原则来看,这两户人均粮食分配相差二百五十来斤,合情合理,无可非议。可是大队干部还是觉得悬殊太大,一个劲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我们可不敢这样干!”
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如果我们不搞多劳多得,还搞平均分配,那怎么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群众怎能信任党的政策?
山西省左权县麻田公社 奋凌
抓分配要先清财务
搞好今年的年终分配,要认真清理财务,这是当务之急。最近,我们到二十六个大队调查,发现这方面的漏洞不少。
一是生产队资金被拖欠较多。二十六个大队被往来拖欠的资金六十一万二千多元,平均每个生产队三千六百元。拖欠资金的单位有镇办企业、大队办企业和外公社、外大队。个别单位私人向生产队借款也不少。
二是吃喝浪费严重。伍佑公社二墩大队今年一至六月份,滥支乱补、吃喝招待、以粮换物等,开支粮食四万多斤。
三是物资散失。比如大纵湖公社北西大队,七月底帐面存钢材六吨,实有二点九吨;存木材、杂材二百一十根,实有两根。已短少的物资,有的被集体用掉未记帐,有的被少数人占用。
四是贪污盗窃。龙冈公社丁晏大队已查明有三个人贪污集体资金二千七百多元。
这些事实说明,不先抓好清理财务,经济政策就不能落实,年终分配就难以兑现,社员的劳动成果就会被少数人侵占,就会影响到大多数人大干“四化”的积极性。
江苏省盐城县 成春到
穷队增产后怎样分配?
辽宁省北票县 左任
穷队增产以后怎样搞好分配?我们认为,正确执行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原则,给社员多分一些,较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进一步发展生产。
我县台吉营公社有七十三个生产队,前些年收入五十元以下的穷队有四十七个。每人平均六亩地,还要吃国家返销粮。一九七六年全公社欠国家贷款七十万元,集体和社员、社员和社员之间的“三角债”有二十多万元,搞得社员很失望。粉碎“四人帮”后,政策落实,穷队的生产形势好转。比如大家子生产队去年粮食总产达二十二万多斤,人均一千二百多斤,人均可收入八十五元。可是,生产刚见好转,上上下下就拉单子、收欠款,要扣贷款八千元,扣下当年办电的四千元;队干部也想多积累一些,用来增购化肥等等。群众一看分配无几,心又凉了,说是生产好差,都没个盼头了。后来,队干部与有关部门协商,贷款先还一半,办电费第二年再还,同时决定化肥用量保持去年水平,让社员多分些。这一来,社员积极性更高了,今年又夺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达三十多万斤,人均收入一百八十多元。他们计划今年还清全部贷款,适当多留点积累,扩大再生产。
台吉营公社党委总结了大家子生产队的经验,在指导各生产队制订今年分配方案时,强调区别情况提取公共积累和偿还贷款,适当增加社员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受到群众欢迎。
生产责任制和计酬形式有区别
安徽 汪明琛
你报十一月八日讨论专栏中,指出搞责任制不能“一刀切”,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把定额记分、按时记分加评议、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计酬这三种计酬形式,看作是三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是不确切的。
各地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形式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类是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另一类是不联系产量的责任制。这两类责任制中又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联系产量的责任制,有的是包工到组、以产计工;有的是实行包工包产、超产奖励;也有的是组织专业组,实行责任到组或到人,按产值记工等等。不联系产量的责任制,主要是组织固定的或临时的作业组,实行常年性、季节性或小段农活包工,即通常所说的“一组五定”。
当然,建立生产责任制,就要确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生产任务,达到什么质量标准,得到什么报酬,这同计酬的形式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实行联系产量责任制的地方,主要是按照完成产量多少来计算劳动报酬的;在一个作业组内,仍然需要采用定额记工或按时记工加评议的方法,计算每个社员的劳动报酬。实行定额管理的生产队,主要是采用定额记工的方法,但对于一些不便于定额或不容易定准确的农活,仍然需要辅以按时记工加评议的方法。
但是,没有建立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还很多,同样要按劳计酬,要采取不同的计酬形式。现在,不少生产队已经改变那种“一拉平”的做法,一般都采用按时记工加评议的方法,有些地方也叫做底分活评。
这就说明,生产责任制和计酬形式是有区别的,不能笼统地将二者当作一回事,等同起来。
此文介绍了目前农村中不同的生产责任制形式和不同的计酬形式,并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纠正了讨论专栏中的一些不确切的提法。——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