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有点自主权比“一统天下”好——从服装、中药谈到皮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8
第2版()
专栏:

有点自主权比“一统天下”好
——从服装、中药谈到皮鞋
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大缺点,是在商品流通中由商业部门一家包办,层次重叠,以致产销双方不能见面,产销互相脱节而又各自统得很死,形成“一统天下”。这种局面不改变,要想做到工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商店经营顾客需要和喜欢的商品,工商两家的计划能跟上市场的变化,也就是做到真正为消费而生产,是不可能的。
记者最近走访了北京王府井几家商店,感到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之一是企业要有一些自主权。
王府井有一家建华服装店,因为沾了供应外宾的光,上级特许可以到全国各地去采购,又有七个小厂为它加工定货。建华就是靠了这点自主权,把生意做得很活。它经营的服装百分之七十都是按照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出样加工的。以裤子为例,品种(纯毛、涤纶等等)有二十多个,每一个品种又有四五种花色。它能吸引大量顾客,销售额比较高,就不奇怪了。去年福建有一批出口转内销的登山服,到北京推销,别家还在研究、请示是否进货,建华看准了,立即派人去福建采购回来,不到两个月,两万件所余无几。今年其他店经营登山服,建华研究了市场的需要,又换了新品种——泡沫人造革皮夹克。他们在无锡、上海看到这个东西,立即组织浙江奉化、江苏江阴、北京怀柔等五个厂加工,货到售空,到现在已经卖了近万件。
尽管建华是上级特许的,但是,从体制上来说,它总是对“一统天下”的一个突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品统统由商业部门包下来,不是好办法。应该按照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包销、定货、选购和自产自销等多种方式。建华除了没有自产自销一项之外,其余几种都可以利用,这样,它就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市场的需要。
由此可见,企业在产供销方面有一点自主权是很有好处的。据说,在服装行业中,有这样自主权的已经不止建华一家。既然服装行业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其他行业不能走这条路呢?
好事多磨。现在看来,还不那么容易。不久前,吉林参茸公司带着货样来找王府井百草中药店,打算搞一点产销挂钩。他们的参茸加工精细,包装不错,适合供应外国旅游者。发展旅游事业以来,参茸一类的药材很畅销,月销售额增加了两倍。因此,百草中药店决定从吉林进一批参茸。货到之后,请示上级,答复是:不合乎采购渠道,把货退回去!
企业没有自主权,就是如此这般寸步难行。基层店的积极性无疑是应该鼓励的,无奈“采购渠道”不准!百草中药店很想不通。这个“采购渠道”“统”得是否合理,是很可以研究的。
以建华为代表的服装行业,在“一统天下”的体制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百草中药店,正在象笋一样想破土而出;也有被“统”得一筹莫展的例证——如皮鞋。
北京市的皮鞋是生产指导消费,工厂生产什么鞋,商店卖什么鞋,顾客买什么鞋。以王府井同陞和为例,每月进的皮鞋,商店只知道数字,连什么品种、什么型号都不知道。
一九六四年以前,皮鞋也是统购包销,北京生产的皮鞋,库存曾经大量积压。后来,体制发生了变化,负责收购的鞋帽公司不收购了,皮革工业公司独立,改为自产自销。这一下,皮革公司和皮鞋厂着急了。经理、厂长亲自到同陞和来坐店卖货,了解顾客为什么不买北京皮鞋。
这是一件好事。改变了统购包销的方式,生产者关心消费者了,工商两家关系密切了。可惜好景不长。现在,因为皮鞋长期供不应求,他知道你不能不要。于是,不但不再到商店来坐店卖货,连发给你什么样的货也不事先通知——我生产什么你卖什么就是了。
记者走访了三家不同的商店,把一些不那么合理的事情拿出来说一说,目的在于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管理体制中“一统天下”的思想应该破一破。破也就是改革。许多事情说明,改则活,不改则死。有自主权则活,无自主权则死。
当然,情况是复杂的,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说“天下”就一点也不要“统”了。哪些该统,哪些不该统,哪些是该统而没有统好反而统糟了的,都需要慎重研究。但是,改革势在必行。心中要有消费者,这恐怕应该是我们进行各项改革的出发点之一。 本报记者 丛林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