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酱油的脱销和好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9
第2版()
专栏:

酱油的脱销和好转
文哲
从十一月下半月开始,某个城市的酱油供应突然告紧,脱销的商店越来越多。酱油脱销,在这个城市是建国三十年来第一遭。原因何在?众说纷纭,甚至有一些离奇的传说。据一家报纸调查,原来随着这个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酱油销售量由五十年代每年的四、五千万斤,猛增到一九七八年的一亿二千多万斤。而这个城市现有的十个酱油厂,大多数是解放前的手工作坊拼凑起来的,厂房破旧,设备简陋,年生产能力仅有七、八千万斤。产销差距这么大,只能用缩短发酵期的办法增加产量,勉强维持。有的厂子的厂房、设备年久失修,也只好带“病”生产。十月间,有一个区的酱油厂实在难以继续凑合下去,被迫停产待修。市第二商业局不得不从各区调酱油到这个区应急,弄得各区的酱油供应一时紧张起来,以致许多商店脱销。
这个市的有关领导机关不知道酱油供应的紧张状况吗?看不到一旦某个或某几个厂子停产翻修可能引起的后果吗?都不是。市第二商业局为这个问题,从一九七四年七月起就打过三十五次报告,尽管公文成堆,圈圈成串,五年多时间过去了,并没有切实解决问题。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这七件事中的一件——酱油,在公文长期旅行中宣告脱销了。
现在,酱油脱销问题,已经提到了市领导机关的议事日程,由一位市委书记和一位市革委会副主任挂帅,一面亲临现场研究老厂抢修方案,组织力量日夜突击;一面采取措施,使新建的厂子加快投产;同时,动员其他厂子挖掘潜力,千方百计增加生产。酱油供应情况,因此开始好转。
可见,许多问题只要认真对待,并不是那么难于解决。怕就怕不认真,划圈的多,办事的少;在办公室里议论的多,到现场去考察的少;纸上谈兵的多,真枪真刀去干的少。一件事情,一拖就是几个月,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载。但是,一旦受到重视,认真对待,很快也就解决了。
酱油脱销的事情已经过去。但是,它给人们的教训是很值得记取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