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挽救孩子 培养人材 北京市西城区工读学校开办一年成绩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9
第3版()
专栏:

挽救孩子 培养人材
北京市西城区工读学校开办一年成绩显著
本报讯 通讯员张爱平、记者谷嘉旺报道:北京市西城区工读学校自开办以来,先后接收了二百多名犯有各种错误的中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教育,多数学生有了显著进步,其中四人加入了共青团组织,七十多人被评为积极分子。
工读学校的学生,虽然有不同程度的违法犯罪行为,但由于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工读学校的老师们认为,这些孩子就象遭了病虫害的花朵,一旦清除了病虫害,大多数花朵依然芳香可爱。因此,他们决心通过启发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促使他们转变。
许多学生刚进校时,抱着挨整的思想,情绪十分对立。校领导分析了这种情况,决定开学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消除学生的疑虑。师生朝夕相处,一起讨论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九七九年元旦,学校发了请柬,邀请每个学生的家长来校欢度新年。宽敞的食堂大厅,摆了丰盛的饭菜。老师和家长热情地勉励孩子们,有的学生当场流下了热泪,说:“真没有想到这里的老师待我们这样好,如果能早点进工读学校,也许我就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了。”有个男生,曾有严重的流氓、盗窃行为。刚入校时,恶习不改。老师没有歧视他,多次找他谈心,有了进步就及时表扬。多年来习惯于在责骂中生活的这个男生,受到表扬后深为感动,深刻地检查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后来,由于进步显著,被评为积极分子,入了团,还当上了学生会干部。
西城区工读学校的老师对于出现反复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正路上来。有个女生,偷了同学的东西逃往上海,被公安部门遣送回北京。开始,她认定学校不会收她了,曾对公安人员说:“把我送到沙漠地区都行,死也不回工读学校。”后来,当她得知学校不仅决定重新收她入学,老师还主动做她父母的工作,她感动得哭了。她在检查中说:我现在认识到,逃到哪里都没有出路,只有安心在工读学校,听老师的话,才能重新做人。
经过教育,学生思想有了转变,很自然地就会考虑自己将来的前途问题。西城区工读学校的老师及时地帮助学生树立“只要走正路,就会有出路”的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另一个女生,原来学习基础较好。入校后,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她很快认识了过去所犯的错误,决心弥补往日的损失,刻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尽快成为四化的有用之材。由于学校暂时缺少外语教师,班主任便与这个女生的家长联系,创造条件让她自学一门日语,为将来的高考作准备。
为了进一步办好工读学校,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最近西城区工读学校已向有关部门请示,增加师资,增设外语等课程,扩大校办工厂,以便让毕业生都能具备相当的文化水平和技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