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关于房屋的联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19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关于房屋的联想
平易
住房紧张,是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看了基建工程兵某部为首都科研单位兴建住房的消息,在脑海里出现了解放军和房子有关的联想。
在战争时期,部队没有营房,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由群众腾出自己的房子,给部队居住。情况紧急时,群众的房顶院墙还是军队抗击敌人的工事。有一件事,使我一直难忘:
一次,我们被敌人紧紧困在一个山区,人饿马乏。当地人民立即掀了屋顶,把麦秸扯下来,送给了部队。为了前线的胜利,人民群众不惜毁屋支援。
在战争时期,敌人经常向根据地“扫荡”,其残酷手段之一就是烧毁群众的住房。那时,人民军队在完成抗击敌人任务以后,冒着浓烟烈火,抢救群众房屋。然后,在废墟上,帮助群众重新建起新房。敌人再烧,子弟兵和人民一起再建。解放区一直是压不垮的堡垒。
现在,我们的基建工程兵,在完成繁重的战备施工任务的同时,抽出力量,为科学工作者兴建新居了。尽管时代不一样,但能使我们亲切地感到,当年的老传统得到了发扬。
在向四化进军途中,科技人员的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脑力劳动需要有安静的环境,可是,现在住房很紧张。象陈景润那样的单身同志,比较好办,他可以在床板上进行演算(他的居住条件当然也是应当改善的)。可是,几代同堂的同志问题就复杂了。吵闹的环境且不必说,甚至一张桌子也只能大人孩子轮流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出科研成果是很困难的。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善良的愿望而已。现在,我们的党和主管建筑的部门,已经注意到群众的住房问题了,军队在完成战备任务的同时,支援地方兴建房屋。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住房紧张的局面将会逐步改善。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大家俱欢颜的日子一定会来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