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倡议编制生活消费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21
第3版()
专栏:

倡议编制生活消费计划
庄静 杨圣明
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在我国有各种计划用以指导经济生活。例如,就国民经济各部门来说,有工业计划、农业计划、交通运输计划、基本建设计划、文教卫生计划、科研计划等;就生产要素来说,有劳动力计划、固定资产计划、物资供应计划等;就社会再生产各环节说,有生产计划、商品流转计划、国家财政计划以及其他的分配计划;就时间长短来说,有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就地区范围来说,有全国计划、各个地区的计划等。但是,说来说去,就是缺乏一个生活消费计划。我们认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计划体系中,应该有生活消费计划这个组成部分。在编制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中,既要有生产建设计划,规定生产建设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也应该有生活消费计划,规定某一时期内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这样的计划才是全面的完整的计划。在我们现行的生产计划、分配计划与流通计划中,有一些有关人民生活的指标,比如,粮棉油等主要消费品的产值与产量,职工工资总额,商品零售额等,对于财政收支、商品供求等也做了一些平衡计算,但是,这些都是从生产、分配和流通的角度安排的,不能代替从消费的角度编制全面的生活消费计划。过去我们没有编制生活消费计划,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不需要它,而是我们的主观认识没有很好地反映出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没有生活消费计划,这是我们的计划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表现。现在是消除这一缺陷的时候了。
编制生活消费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某些人随心所欲的主张,而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消费的作用与地位决定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生活消费的作用与地位是各不相同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至于劳动人民的消费,只有在有利于资本家取得利润这一限度内,才是必要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证满足劳动人民的生活消费,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编制人民生活消费计划,就可以使我们的计划工作更自觉地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编制生活消费计划,对于做好综合平衡,体现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要求也很重要。有了生活消费计划,可以更好地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安排消费资料的生产,并根据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需要,确定生产资料生产的规模和速度。这样,重工业的发展就有明确的目的,就能够积极提供发展人民生活消费品生产所需的燃料、动力和采用对路的原材料与设备,真正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
编制生活消费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三十年来,我们在处理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严重的教训。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人民生活。但是,自一九五八年以后,总的说,在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上,积累过多,挤了消费。在农轻重的关系上,重工业过于突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很落后,不能适应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的需要。产生这些比例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生活消费计划,缺少了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不是原因之一。在我们的计划体系中,由于缺乏正式的全面的人民生活消费计划,有关人民生活的项目,或者列不进国家计划,或者列在国家计划的最后部分。提倡编制生活消费计划并不是要过分挤占发展生产资料生产的资金,而是更好地从人民生活消费需要出发,保证安排好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的改善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上。有了生活消费计划,不能说可以马上解决一切问题,然而却可以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到应有的位置,而且有了具体指标,有了检查依据,可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编制生活消费计划,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党中央很关心人民生活问题,近三年来正以最大的努力着手解决长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今后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采取更多的重要措施。这是我们能够编制生活消费计划的根本前提。其次,我们有生产、流通、分配等各方面的计划,也有一些基本的统计资料,可以为编制生活消费计划提供一定的根据。“一五”期间,我们虽然没有编制正式的全面的生活消费计划,但是已经有了一些这方面的指标。特别是国民经济历次调整时期,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注下,对于解决人民生活消费问题,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经验。现在,计划部门和理论工作的同志对于编制生活消费计划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不少同志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很值得注意。当然,在我国编制生活消费计划还是个新事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缺乏大量的家计调查资料,缺乏经济发展的预测资料,缺乏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缺乏有关的历史资料,缺乏对于生活消费的科学研究等等。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的。
生活消费计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体规定计划期内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所要达到的各项重要指标,并提出完成计划的主要措施要求。它的主要指标大体有三类。第一类,反映人民生活的综合价值指标。如国民收入总额,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基金额,个人消费基金额和集体消费基金额(其中列出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卫生等事业费),城镇居民收入,乡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消费额(分商品性、非商品性),乡村居民消费额(分自给性、商品性),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物价和生活费指数,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幅度等。第二类,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实物量指标。这类指标应按总量和每人平均消费量,分别城乡居民加以计算。应当反映出吃、穿、用、住等四个部分。吃的消费量应列出粮食(粗、细)、肉、禽、蛋、糖、植物油等。穿的消费量应列出棉布、针织品、化纤、呢绒等。用的消费量应列出日用品类、文化用品类和耐用消费品类(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电视机等)。住的方面应反映出住房面积。此外,各类学校、医院病床、影剧院、儿童福利设施等的总数和平均占有数,也应反映出来。第三类,反映消费结构变化的指标。主要是积累和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个人消费基金和集体消费基金的比重,工农消费的比重,以及吃、穿、用、烧、住等的消费结构。
编制上述全面的计划当然有困难,但我们应探讨,研究,进行试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