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不要“形势好点改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22
第2版()
专栏:

不要“形势好点改政策”
最近在广东省海康县采访,到处看到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给这个县带来的喜人变化。就拿两件事来说吧。一件是,往年每逢青黄不接的“秋荒”时节,农村集市上的粮价就上涨,而今年却相反,秋前不荒,粮价反而下跌了。在粮产区的松竹公社,大米市价从原来每斤的三角多钱降到二角八分。长期缺粮的东里公社,大米市价每斤也只要三角四分,农民还把多余的三十万斤薯干卖给国家。现在,随着晚稻丰收,粮价还在继续下跌。另一件是,八种农副产品虽然提高了收购价,但集市贸易物价稳定,不少农产品的价格还在下降。广大群众看到这一切,从心底里高兴。
但是,高兴之余也夹带着某些忧虑。不少社员群众生怕“困难时期讲政策,形势好点改政策”。眼下类似的苗头已有出现。例如,有的干部对今春订下的奖罚合同,准备不予兑现;有的干部看到社员搞家庭副业收入多了一点,又准备搞“土政策”加以限制……因此,现在有的群众担心多劳不多得,奖罚不兑现;担心方兴未艾的家庭副业,又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割掉。
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各级领导要用实际行动使群众相信党的政策是稳定的。千万不要再干那种朝令夕改的事了。在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上,覃斗公社党委的做法是值得参考的。
覃斗公社原是海康县困难比较多的地方,今年落实了三中全会的各项政策后,面貌迅速改观,群众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这时,有些干部心血来潮,忘乎所以,又想干随意变政策的蠢事。公社党委发现后,抓住这个苗头,对各大队落实政策的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在检查时,发现迈克大队社员周夙儒,在完成集体定勤的情况下,利用工余时间养鸭养猪,收入一千二百多元,个别干部见了眼红,又说他是“新暴发户”,过去用惯了的“一办班、二批判、三没收”那“几板斧”,又准备使将出来。公社党委发现后,立即加以纠正,并且在全社三级干部大会上,重申了三中全会的各项政策,不准任何人随意改动。与此同时,按照有错必纠的方针,坚决处理过去运动中的一些遗留问题。公社党委为“四人帮”横行时期被错打成“暴发户”或“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十一名干部、社员平反,并把“割尾巴”时没收社员的牛、车、船、网等,按规定折价退还原主。
今天的大好形势是靠党的政策得来的。形势好转得来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要继续落实党的政策,发展大好形势。
丁家禄 谭立谋
(原载《南方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