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各级党委加强领导 城乡广开就业门路 安徽安置二十多万知青就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22
第4版()
专栏:

各级党委加强领导 城乡广开就业门路
安徽安置二十多万知青就业
本报讯 今年以来,中共安徽省委认真抓待业青年的安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一九七八年底统计,全省需要安置待业的青年共有四十四万人
(包括下乡知青),今年计划安置二十二万人,上半年安排八万四千人,下半年以来,由于抓得较紧,进度大为加快,到十一月底,全省已安置知青二十万零二千人。同时还安排了其他待业人员六万五千人。现在,一些安置任务较大的县镇,正在大力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到年底,全省预计可安置知青二十五万人以上,超额完成计划。
大批待业青年得到安置,带来了许多明显而又可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少地方,由于抓紧安置,青年犯罪明显减少,对改善社会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组织待业青年参加生产建设,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上短线,补缺门,扩大社会服务事业,促进了生产发展,方便了群众生活。宿县符离集原来只有一个国营烧鸡厂,产量少,供不应求,往往是“只见客车过,难闻烧鸡香”。县劳动局组织五十三个待业青年,以两位退休老工人为骨干,开办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烧鸡社,售价与国营一样,每天可卖近千只,投资一千五百元,三个月盈利一万二千五百多元,很受过往旅客的欢迎。
安徽省安置待业青年工作所以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是省委和各级党委加强了领导,措施得力,政策落实,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省委在抓这项工作中,采取了两项具体措施。一是大力扶持集体生产服务事业的发展,使它成为安置待业青年的重要途径。今年全省安置的待业人员中,百分之七、八十是通过新发展集体所有制企业来解决的。省委和有关部门对待业青年办的集体企业的劳保福利待遇、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税收、资金以及口粮补助等,都作了有利于他们巩固发展的规定。例如,省委决定,待业青年新办的集体企事业三年内免征所得税和工商税;原有城镇街道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也免收工商税和所得税三年。
二是从城乡两个方面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天长县天长镇近几年来组织全镇一千多待业人员在镇郊开荒办了六个农场,耕种六百五十多亩土地,生产粮食三百二十八万斤,同时还本着投资少、收效快的原则,由小到大,先后在镇上办起了机电、直流电机、化工、电扇等三十六个厂(组),为大工业和市场提供许多需要的产品,由消费性的城镇很快变成了对国家有贡献的城镇。
在广开门路安置待业青年的同时,省委还注意对新办的集体企业进行整顿、巩固、提高,使它越办越好。
(洪清沅 曹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