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长江确实有变成黄河的危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22
第4版()
专栏:关于农业思想的讨论

长江确实有变成黄河的危险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 陈陆圻 中国林学会理事 王长富 王战
自从有人在报刊上提出“长江有变成第二黄河的危险”之后,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关注。中国林学会受全国科协的委托,组织了包括木材采运、森林更新、森林生态、森林经理和森林经济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等二十余人的考察组,于今年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对西南高山林区的采伐与更新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
西南高山林区主要位于四川省境内的长江上游各水系的发源地和流域地带,是我国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它不仅担负着向国家提供木材的任务,而且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以及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的作用。
绿色天然屏障正在遭受破坏
西南林区,号称我国的第二大林区。西南高山林区是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里的森林资源也并不很丰富。以森林最多的甘孜、阿坝、凉山等三个自治州为例,其森林覆被率分别为百分之九点四、百分之十三点一和百分之十六点四。与全国森林覆被率百分之十二点七和四川省森林覆被率百分之十三点三相比都相差无几。我国今年颁布的《森林法》规定,山区县的森林覆被率应当在百分之四十以上,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象西南高山林区这样的地方,山高坡陡,地层松脆,又是众河之源,森林覆被率不仅应当达到这一标准,而且应该超过这一标准。目前的覆被情况,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个事实,以便在制定林业规划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可是,我们在考察中看到,这一带林区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不合理的采伐日益加剧,使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越来越少,出现了连绵不断的荒山秃岭。四川省目前主要木材生产基地阿坝林区,自开发到现在二十八年以来,共生产原木四千多万立方米,而消耗森林资源竟达二亿多立方米,原木生产与资源消耗比达一比五,森林面积在迅速减少,覆被率从百分之二十八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十三点一。就全州来说,包括未开发的较大林区在内,以现有的砍伐速度推算,再有三十年的时间就可把森林全部砍光。
西南高山林区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大自然无情的惩罚接踵而来。不仅当地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坏的现象,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也由于失去绿色天然屏障的保护,不时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森林具有良好的调节地表径流和涵养水源的机能。庞大的树冠、松厚的枯落物以及树下土壤,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使其下渗变成地下水。但是,大面积的森林被破坏,自然界水的循环情况就会被改变。现在西南高山林区的采伐地区,在降雨充沛的季节,洪峰比过去增大二至三倍,水的流量也非常大;而降水较少的季节,河水流量又比过去明显减少。担负着八百多万亩灌溉任务的都江堰,属于岷江水系,由于岷江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都江堰的枯水量明显减少,这对都江堰的广大灌区是一个严重威胁。
过去西南高山林区的河水大多清澈透底,碧水长流;而今许多河水却是混浊不清,泥沙俱下,一遇暴雨便是浊浪滚滚,到处发生滑坡、塌方。七十年代的岷江与五十年代的岷江相比,年输沙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长江上游其他一些水系的输沙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在长江的泥沙含量已经跃居世界大河泥沙含量的第四位,这就不能不使人担心:长江真有可能要变成黄水滔滔的第二黄河了。
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西南林区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不合理的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森林火灾等。
不合理的采伐,主要表现在不能根据永续作业的原则组织生产,过量集中采伐,年采伐量大大超过年生长量。据调查,四川和云南两省的森林资源,每年消耗量均为年生长量的两倍。其次是采伐方式不尽合理,各林业局虽然采取了皆伐及择伐等不同作业方式,但由于伐木时砸毁一些保留树木,人力串坡或机械集材又损伤不少幼树,再加上采伐后因环境骤变而造成的林木枯死和风倒,所以实际上已成了大面积的皆伐迹地,天然更新不良,人工造林也很困难。再有就是林区道路建设缓慢,道路网不足,影响森工企业的合理布局、正确配置伐区以及开展营林工作。
乱砍滥伐是森林资源被破坏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西南林区管理体制混乱,林权不清,又很少依法治林,因而出现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这种破坏的规模和速度远非国营森工企业所能控制。不少林区的现状是“几把斧头砍树”、“四面八方争林”(国家、省、地、县、社、队、工、商)。群众说:“你也砍,我也砍,大家砍完好下山。”
西南林区毁林开荒也十分严重。一些地方不能正确地处理农、林、牧三者的关系,片面强调扩大耕地面积,到处毁林开荒。如云南省计划再大量开荒,并给开荒者奖励;尽管省委也提出禁止毁林开荒,但实际情况是,毁林开荒越来越严重。
在西南林区,人为引起的火灾是森林资源大面积减少的又一重要原因。森林面积辽阔,树体高大,易燃性强,所以一旦起火,便不易扑灭,往往连续延烧多日。各地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规模以及造成的损失,虽然历年有所不同,但其危害却相当惊人。云南省的森林火灾要比四川省严重得多,仅一九七九年已发生山林火灾一万多次,延烧面积达一千多万亩。
几点建议
为了经营管理好这片具有重大意义的森林,我们必须按照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
(一)西南高山林区的森林关系着长江、黄河及其支流的上游,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亿万亩农田的安全。正是由于上游地区有茂密的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下游地区才有沃野千里,稻谷飘香。今天,西南高山林区的森林资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从国家的长远利益着眼,这一林区不宜继续做为用材林基地,而应根据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改变经营方针,使其成为以水源涵养为主,用材为辅的林区。
(二)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彻底扭转重采轻造的倾向。除应保护好现有林外,还应大力开展造林更新,不断扩大森林面积。要严格控制采伐量,改变过量集中采伐的情况,采用择伐和渐伐。要严防森林火灾。国家应对西南林区进行全面规划,调整布局,使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继利用。
(三)认真研究解决森林的管理体制问题。对于森林,任何个人、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占和破坏。在国有林的经营管理中,要适当照顾邻近社队的集体利益和社员个人利益。
(四)要改进伐区工艺和集材方式。废除串坡和滑道集材,大力发展架空索道集材及绞盘机集材。
(五)正确处理农、林、牧三者的关系。在林区应当以林为主,根据条件与可能适当发展农、牧业。坚决禁止毁林开荒、毁林放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