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秦代兵马俑重放异彩(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23
第5版(星期画刊)
专栏:

秦代兵马俑重放异彩
初冬的一个上午,我们来到陕西省临潼县城东,访问了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博物馆。在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的深坑里,挖掘出来的几千件陶塑兵马俑组成的秦代军队阵容,气势浩荡,十分壮观。
顺着周围的走廊漫步参观,随地势的起落,每个武士俑的姿态,表情和四马战车,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俑体平均高度在一米八左右,有的免盔束发,有的戴长冠或软帽;穿战袍者多挽弓挟箭,披铠甲者则执矛秉戈。从他们形象的差异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状态:那挺胸矗立、目视前方、两片髭须似乎微动着的,显然是赴汤蹈火、敢斗顽敌的勇士;那浓眉大眼、须髯翕张、嘴角上翘的中年人,是抱有必胜信念而临敌不惧的英雄;那满脸络腮胡、颧骨突出的,可能是兄弟民族的猛汉;那面目清秀、嘴唇紧闭、带有几分怯生生表情的青年,大概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而体态端庄、按剑挺立、沉静刚毅的指挥俑,显然是身经百战的武官。再看那些雄骏的陶马,也和真马相似,无不剪鬃缚尾,衔镳张口,昂颈竖耳,神骏欲驰。四马编成一组,拖一战车。这些武士俑和陶马都按阵列规定的位置排列起来。二百一十个袍俑以横队为前锋,后面跟着三十八路纵队,几千个铠甲俑簇拥着战车,组成强大的后续部队,面向东方,这是阵列的主力;左右两翼和后卫的武士俑,各列一队面朝外,看来属于防备敌人截击的护卫力量。整个兵马俑葬坑,充分显示了秦始皇当年兵强马壮,千里驰骋,统一中国的壮丽图景。
参观完毕,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感激古代艺术巨匠们,以高度的智慧和技巧,赋予了这些陶塑品神奇的生命,更感谢秦俑坑考古队的同志们,在这里战斗了六个春秋,用辛勤的劳动恢复了两千年前秦人“兵强马壮”的风采。秦始皇兵马俑葬坑的发现和大批文物的出土,为研究秦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身穿轻便战袍,腿扎行腾(裹腿),免盔束发的前锋俑及展览大厅的场景。
沉静刚毅的指挥俑。
面目清秀的青年俑。
秦俑坑考古队的考古工作者正在精心地修复陶马。
挎箭挟弓的站立俑。
出土的部分实战兵器。
陈列在展馆的铠甲俑、战车和陶马。
跟随在战车后面的铠甲武士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