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从柏拉图指控诗人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24
第3版()
专栏:

从柏拉图指控诗人谈起
沈仁康
每当我读着一些左得出奇的文章,就使我想起柏拉图。
大家对柏拉图是有印象的,因为他提倡“精神恋爱”,认为应把情爱从爱情中排除出去,剩下纯精神的爱慕。他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贵族出身,活了七、八十岁才死。他竭力从反动的贵族利益出发,提出文艺要成为贵族政治的附庸的观点。他认为“理式”(宇宙间的原则)是第一性的,是永恒的;而人们耳闻目见的感受倒是第二性的,不真实的。他在著名的、体现他政治纲领的《理想国》一书中,还指控“诗人”(包括所有文艺家)有两大罪状,其中一条是诗人不能教人认识“真理”。比如画家画床,是照着木匠制作的床画的,而木匠又是按照床的“理式”做的,所以文艺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层”。这也就是说,文艺真实地反映生活,不可能达到“真理”。因为有了这样的罪状,柏拉图就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让他们当“虫蛆”或者“闻腥动物”去。
柏拉图的观点也很简单,他要人们不要相信亲身感受到的现实世界,认为那是不真实、不普遍、不永恒的,拿今天的话来讲那是非本质、非主流、非真实的;文艺要是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人民的真实情感,那就远离了“真理”。怎么办呢?他的药方是:闭上你的双眼,塞紧你的耳孔,写那些世间不存在的“理式”吧,那才是文艺的正道。
因为贵族失了势,民主力量当了道,他没有办法扭转乾坤,他只好要人们不相信现实世界,而宗教式地去相信他的“理式”世界,到他的“理想国”去超生。
柏拉图是二千多年前的外国古人,但是二千年后在我们国家,仍有他的影响,那就是还有一味喜欢“左”的人。
这些人左得可爱,他们和柏拉图相似之点是,不相信耳闻目见的东西,不肯正视现实,把真实的硬说是不真实;而要人们相信大、空、假的“理式”,认为这才是“真理”。明明林彪、“四人帮”横行十年,推行封建法西斯专政,给国家民族造成了空前浩劫,而有人却硬说美妙得很,他们要人们相信,耳闻目睹的都不真实,敢于正视现实生活的文艺不是真实的文艺,是“缺德”的文艺;敢于接触现实矛盾的“诗人”是没“良心”。骂,也就是制造舆论。林彪、“四人帮”骂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既然“臭”,残酷迫害就成了正义事业了;有的同志把他看不顺眼的作家骂成是“闻腥动物”、“虫蛆”,都是闭眼不看现实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我们要提倡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反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文艺批评。
从远古的柏拉图到现今总喜欢“左”的人,倒使我们看清一种现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古往今来继续不断。当年的亚里斯多德就不同意柏拉图的观点,他的《诗学》就否定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文艺观点;今天我们也不同意有些人的唯心主义观点。从来,唯物论者代表着前进、革新的力量,提倡正视现实,推动现实,改革现实;唯心论者代表着守旧、倒退的势力,提倡闭眼塞耳,宣传永恒不变的“理式”,以为这样,历史的车轮子就真的不转了。
文艺要写真实,文艺要写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矛盾,这本来是个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不是个需要争论不休的复杂问题。它之受到反对,还有人提倡用精神“理式”来代替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源”,只能说这些人在宣扬唯心主义,他们的精神“理式”必是为历史所淘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