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贵州“干人”的富裕之路——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特点出发安排农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2-27
第3版()
专栏:

贵州“干人”的富裕之路
——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特点出发安排农牧业
如何根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特点,尽快把农业搞上去,使贵州的“干人”(穷人)富起来?这是贵州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
贵州省长期以来,在生产方针上、政策措施上,没有从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这一自然条件出发,全面发展农业,而是单一抓粮食,使农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搞了近三十年,一九七八年全省粮食亩产平均才三百一十四斤,每人平均产粮四百八十斤,平均口粮只有三百五十一斤,现金分配每人仅四十六元四角,是全国农业人口平均收入最低的“干人”。
贵州位于中亚热带范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山草丰盛,四季常青,宜牧地区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三分之一,是现有耕地面积的三倍。可惜的是,直到现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据调查,全省现有的五百八十多万头牛羊,基本上只利用村边地角的青草,大片草原弃置不用。
从贵州农牧业发展的起伏过程来看,农牧结合是高速度发展农业的一条客观规律。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七年,全省牲畜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九点六,粮食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九点一;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的五年中,牲畜平均每年递减百分之十一点五,粮食平均递减百分之七点三;一九六六年以来的十年间,牲畜一直在一千万头上下,粮食也在一百亿斤左右徘徊。由此可见,凡是以牧促农,正确处理农牧关系,农牧业生产就并驾齐驱;单一抓粮,两败俱伤。许多先进社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牧促农,农牧兴旺,这确是一条富国裕民之道。
总结历史经验,针对现实状况,去年以来,省委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牧业发展的政策,如给社员划饲料地,提高投肥报酬,调整收购肥猪、菜牛、菜羊的奖售政策等。并指出,凡是为发展正当的畜牧业而受到错误处理的,该平反的要平反。这些措施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据上半年统计,全省生猪存栏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二,收购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收购菜牛、菜羊,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四十九点九和四点八倍,鲜蛋的收购半年就超过了全年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二点四倍。
但是,落实政策也有不少障碍。最近,省委专门召开会议,强调要继续落实政策,鼓励社员个人养牛、养马;集体饲养牛羊,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可以专业组养,也可队有户养。总而言之,要打破多年来“农业即粮食”、“畜牧业即养猪”的片面看法,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贵州自然条件和特点,农牧并举,全面发展。只要路子对,政策稳,团结一致大干三五年,“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干人”就会慢慢富起来,周总理寄希望于贵州“后来居上”的遗愿定能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杨锡玲 龙向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