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群众需要他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01
第3版()
专栏:待兴的事业

群众需要他们
近来,重庆市又有一批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个体工商户重新开业,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群众服务。现在,在重庆市的街头巷尾,又新增了醪糟鸡蛋、熨斗糕、豆腐脑、卤菜、冷酒等传统小吃和磨剪刀、补铁锅、修藤椅、弹棉絮等传统手工业。仅市中区就新增了六百二十四户,既活跃了市场,又方便了群众。
酒好不怕巷子深
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巷子再深,只要酒好,总有人来吃。个体户吴良鹏熨衣服就是这样。他的铺子在一个名叫老街的偏僻小巷里,只有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门面,还堆放着其他东西,招牌挂在屋里,但一年到头上门的顾客接连不断。顾客为什么都要来找他?他们说,一是现在国营商店专熨衣服的不多,二是他熟悉各种料子的特性,根据特性来熨,做工细,熨的衣服挺括,有楞有线,保持时间长,而且交活迅速。
走街串巷理发
七星岗地区有个五十来岁的妇女,成天走街串巷,上门理发,每次只收两角钱。她不仅给老人、小孩带来了方便,还定期给一些瘫痪病人理发。她给一个七十多岁的瘫痪老人理发时,不怕脏和臭,跪在床上给他理。一直理了三年多,直到病人去世。就是在过去割所谓“资本主义尾巴”的日子里,她长期没有执照,但仍然受到人们欢迎。最近,她领到了营业执照,干得更高兴了。
服务上门
补锅,是一种传统的修补业。人们也许会说,锅坏了,再买一个,有谁还拿去补?其实不然,要补锅的还大有人在。解放碑附近有个补锅匠,就在那一带补了几十年的铁锅,他每天挑个挑子出去收货,拿回来补,到下午又把补好的锅给人家送上门去。每月大约有四十元左右的收入。
本报记者 唐祖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