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平原省工农速成中学招生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07
第3版()
专栏:

  平原省工农速成中学招生经验
本报通讯员 刘定一
一、招生经过
平原省创办了一所工农速成中学,本期招生三班,共一百二十名。
四月三日,省府通知军区、省工会、各专署和市政府保送工农速成中学的学生,但到了预定考期,保送学员仍未到齐,只好临时改为分批考试。第一次考试六十人参加,录取了二十六人;第二次考试,在四十六人中录取了十六名;最后,又在省委党校、省府干校和保安厅干校分别举行了第三次考试,一百二十人应试,录取了七十八人。
二、学生的文化水平与学习情绪
这次考试的题目,比普通中学都容易些;计算分数的标准也比较宽。一般国语算术平均在三十五分以上的大部都录取了。但落榜的人数还是多于取录的人数。
教员们评阅试卷中,都适当地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工作历史、家庭情况、培养前途等。例如有一位学生的算术得了五十五分,而国语只十三分,后来在口试时发现了他的阅读能力远远超过写作能力,也就决定把他录取了。
绝大多数被保送来的干部,都有迫切的学习要求。如安阳市韦东元、冯素清等同志,在未发榜之前十分焦虑。他们说:“如果不能录取,学校能叫我们自己拿出钱来,在这里当个旁听生也行。”安阳专署刘吉生说:“取不上叫我在这里当个工友、半工半读也好。”军区政治部吴春英等在录取之后给外边同志写信说:“作梦也想不到,我能在这样好的学校里上学了。希望你们赶紧预备功课,争取下次招生时给录取上。”
三、几点教训
这次招生,由于事先对工农速成中学的意义宣传不够,与各方面的联系也很差,因之,某些单位保送的学生不够规定的条件。有的单位对学生开“保险票”,有意无意地把入学考试的事掩盖不说。新乡专署教育科,竟至把省府发出的招生通知押在档案里,直到考试期限过了很久,经省府催问后才把它传达下去,在第二次考试时临时送来五人(原配额是十名),经考试只录取了一名。
有的单位的领导同志,对抽调有三年以上工作历史的优秀干部有些“舍不得”,或者拖延不调,或者调些水平较低的来充数。
有很多同志对工农学校的认识不够,因而对考试不满,认为既然是工农学校,就不必考得那么认真。
还有个别学员自己不愿来学习,领导上未作好好的动员就把他保送来了。以至在考试中,有人把答对了的算术题又涂掉,希望落第回去。
此外,这次招生时间规定得相当仓促。三号发通知,十五号就要学生到齐。一个单位接到通知后要作充分的讨论、研究、宣传、动员、选择学生等工作,被保送的干部动身前免不了还有公事、私事需要交代料理,在这样短促时期内是不容易办好的。这也增加了这次招生的困难。因之考试一再延期,最后还是在三个干部学校中才把学生招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