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发人深思的教训——一个科研人员二十年走过的曲折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0
第4版()
专栏:

发人深思的教训
——一个科研人员二十年走过的曲折道路
编者按:这份材料很值得科研单位和科技干部管理部门的领导同志一读。它告诉我们,中国的人才是不少的,问题在于如何去发现、培养和使用。建国三十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林彪、“四人帮”摧残人才自不待说,仅从我们自己的工作来看,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记取,加以改进。那种用领导运动、指挥生产的办法来管理科研的外行方法,那种动辄以“政治任务”为名,随意干涉和改变科研课题的轻率做法,那种随便扣“脱离实际”、“名利思想”帽子的极左倾向,都应当杜绝。而要这样做,首先得对过去的教训真有切肤之痛,下决心学会按科学研究的规律领导科研。
一九七七年,西德药理学家赫茨来我国讲学,介绍国际上神经多肽和吗啡受体的研究情况及他本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些成就。他在讲课时放的第一张幻灯片,竟是我国的神经药理工作者邹冈十五年前关于吗啡作用机理的研究。
一九六一年,上海药物所研究生邹冈在他的论文《脑室内或脑组织内微量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中,提出了第三脑室周围灰质和大脑导水管是吗啡发挥作用的部位的新观点。吗啡有镇痛作用,早在几百年前就为人们所了解,但其作用原理一直不清楚,国际上都在探索这个“谜”。邹冈发现了脑室周围灰质对麻醉镇痛剂有特殊的接受部位,他所设计的实验方法,适用于其他药物对中枢神经作用部位的研究,也是个创造。因而,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誉为是对麻醉镇痛剂机理研究的突破,德国赫茨以及美国等一些科学家称之为吗啡作用机理研究的里程碑。这就是把它列为第一张幻灯片的原委。
邹冈对吗啡镇痛作用机理的研究有所突破之后,发现在这个领域里有许多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便全力以赴地去探索。他一步一步地前进着。一九六三年他发表了“脑组织内微量注射丙烯吗啡对抗吗啡镇痛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他所提的吗啡镇痛作用主要部位的假说。一九六四年,他又发现了脊髓背角浅层有一些神经原对吗啡敏感。他夜以继日地向这一领域的世界高峰一步一步地攀登。
可是,一九六四年,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却要邹冈改行,从事避孕药的研究。邹冈诚恳地要求继续他的探索,没有得到同意。他不得不改行去搞他从未接触过的新工作。
吗啡镇痛机理的研究,我们停顿了;然而这十来年,国际上却蓬勃地开展起来了。七十年代初,西德、英、美一些神经药理专家先后重复证实了邹冈的工作,随后,邹冈原来正在进行着的工作,以及尚未来得及进行的一些科学设想,也陆续为国外学者所完成。一九七五年,国外学者发现脑内存在内源性吗啡样肽,首次发现人体脑内自身存在着镇痛的物质,这一发现,使这个领域成为神经生物学中最活跃的一个方面。由此,镇痛机理的研究,已不仅是指导着药物的应用,而且反映了神经生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它的意义就远远超出了神经药理的范畴,药理学研究已反映着深刻的生物学意义。
邹冈同志自一九六四年被迫搁下这项研究,一搁就是八年。在这八年间,他仍热爱着这个领域,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看书,注视并掌握着国际上神经药理的资料文献和动向,保持着对这一领域的“基本功”。一九七二年,针刺镇痛机理研究的工作得到了重视,邹冈被调回参加针刺镇痛的研究。针刺镇痛机理和吗啡镇痛机理有一定的联系,由于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较坚实,在针刺镇痛的研究工作中很快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提出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的新设想,并建立了不少先进的实验方法,证实这一设想,一九七五年首先在国内开展脑啡肽与针刺镇痛关系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新进展。这项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外的赞扬。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九七八年,邹冈才完全回到了神经药理的领域。不久前,他提出了研究脑内活性多肽的设想和规划,他决心夺回失去的时间,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邹冈同志二十年的曲折道路告诉我们,在吗啡作用机理研究的一些领域里,本来我国是领先的,而且完全有基础、有可能形成我国镇痛作用机理的研究特色,甚至有可能成为国际的一个研究中心。可是我们挫伤了人才,失去了成果,丧失了时间,落在国际水平的后面。从邹冈同志本人来说,三十岁时在世界领先,四十七岁了,反而回过头来追赶,这里有许多值得记取的历史教训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
第一、科研机关的领导要努力提高识才、识“货”的水平。识才是指对科研人员才华的认识,识“货”是指对他们所进行的工作或取得的成果的意义、价值的认识。识才、识“货”是发现、培养、使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两个方面都要有科学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培养、使用科技干部,才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科技干部政策。邹冈那篇有突破意义的论文是在研究生答辩会上报告的,当时,邹冈的导师张昌绍教授和生理学老前辈张香桐教授对这个报告给予了赞赏和推荐。那时也引起了该所党政领导一定的重视,了解到邹冈有研究的才干,但对他的研究工作的意义、价值却认识不足,因而导致以后停顿了这项研究工作。
第二、一个科研人员的专业特长,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专业的形成,是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钻研的结果。他们的专业特长,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要充分爱惜,让他们人尽其才,才能迅速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邹冈同志原来对神经药理已有深厚的基础,一些领导同志对这点认识不足,把改行看得太轻易、太简单,随意调动人员,没有很好结合专业的发展来安排新任务。有的同志还把科研人员的专业特长只看作是“个人”的,因此,当邹冈要求继续自己的专业时,就被认为是“个人主义”而进行批判。
第三、要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敢于把有才华的年青人放在应有的岗位上。邹冈同志完成突破性的工作时年仅二十九岁,正是科学创造力旺盛的时期。当时一些同志看到他有才干,研究生毕业后定级提高一级,但总认为他还“年轻”,是“小”字辈,没有把他破格地放到应有的岗位上,由他负责领导这个领域的工作,也没有组织力量支持他实现这些设想,致使他在科学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魏瑚 吴英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