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政治经济学也要研究生产力——孙冶方为平心《论生产力》文集写的序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0
第5版()
专栏:报刊论文介绍

政治经济学也要研究生产力
——孙冶方为平心《论生产力》文集写的序言
平心同志(已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年间,针对当时的极左思潮,写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研究生产力理论的文章,受到一场围攻。现在平心同志的《论生产力》的文集出版了,孙冶方同志为它写了题为《政治经济学也要研究生产力》的序,对它作了高度评价。
序言指出,平心同志的主要观点概括来说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生产力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生产关系只有在适合生产力自己的运动规律时才起推动作用。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但是必须一方面联系着上层建筑,另一方面又联系着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力就应该放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以内。
平心同志认为,在生产力增长问题的研究中,“一方面,必须反对把生产力看作离开生产关系孤立增长的力量,反对忽视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推动和限制作用的荒谬观点;另一方面,又必须反对把生产力看作完全依赖于生产关系而没有自己相对独立性的力量,反对生产关系绝对地决定生产力的错误观点。”平心同志还明确指出,当时的主要倾向是把“生产关系绝对化,把生产力简单化,认为生产力始终要依赖生产关系才能增长,生产力不能有任何相对独立的运动。”平心同志在论生产力的文章中所持的主要观点,就是反对当时那股“把生产关系绝对化,把生产力简单化”的思潮的。他尖锐指出:如果生产力的“每一次增长都需要生产关系来推动,每一次变化都需要受生产关系控制,非但生产关系要疲于奔命,而且生产力也会完全变成为受生产关系支配的被动东西,那么,在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就不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关系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就很难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定律必须修改成为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定律了。”历史事实说明,那股思潮确实想“修改”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定律,但这种“修改”不过是唯意志论而已,最终还是失败了。平心同志指出,“生产力发展是服从它自己运动规律的,生产关系只有在它同这种规律相适合而不是相抵触的时候,才能够对生产力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生产关系不能超越过这种规律的活动范围来推动生产力前进。”
序言认为,平心同志在生产力理论上所持的一些基本观点,是经受住了二十年实践的检验的。当然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表述不够确切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从总的来说,真理还是在平心同志一边。
序言指出,平心同志论述生产力内部矛盾问题时,提出过一些很有益的正确观点,但由于后来他用比较多的精力来回答、解释批判者提出的问题,因而那些有益的观点没有加以充分论证、说明。于是孙冶方同志又在序言中进一步讲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生产力三因素的问题。孙冶方同志对平心同志坚持三因素论、强调新的重要的原材料的发现、创造和应用对发展生产力的重大作用的观点,表示非常赞同,并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实际问题,甚至还是一个有关人类经济发展的前途问题。另一个问题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及物的因素问题。孙冶方同志说,关于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提法正是马克思本人的提法,马克思还认为,正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不同结合方式和方法,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结构或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自觉地不断改进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结合方式和方法,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学界要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孙冶方同志在序言最后说他很钦佩平心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独立思考、服从真理的科学态度,指出平心同志是死在封建的、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之下的。今天,我们在反对文化专制主义的同时,也应该反对为个人私利出卖原则的恶劣学风,反对理论工作中的风派习气。
(摘编自上海《社会科学》一九七九年第三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