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衡阳棉纺织厂大胆使用技术人员 内行当家生产变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2
第3版()
专栏:

衡阳棉纺织厂大胆使用技术人员
内行当家生产变样
本报讯 记者欧庆林、颜世贵报道:衡阳棉纺织厂过去被称为“疵布大王”。去年以来,他们狠抓产品质量,一举摘掉了“疵布大王”的帽子,棉纱、棉布的质量达到省内的先进水平,三十二支纱,在全国十个纺织企业同品种实物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去年这个厂提前四十天完成了国家计划,总产值比一九七八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多。
衡阳棉纺织厂在短时间内能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充分发挥了技术人员的作用,内行当了家。这个厂现有三十五名技术人员,他们大部分是十多年前从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的。过去,他们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厂分析了影响全厂产品质量的织布车间的状况,决定提拔技术员赵剑秋担任车间副主任,全面负责车间的技术工作。赵剑秋今年四十多岁,是纺织专业学校毕业的,进厂二十多年,工作表现一直很好,技术经验丰富。过去,由于他的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得不到信任。赵剑秋担任车间领导之后,同群众一起解决了技术上的许多问题,使这个车间很快变成了无疵布车间。后纺车间技术员杜负薪担任车间副主任之后,把五十年代的“老爷车”改造成七十年代的高速车,使棉纱千锭时折合单产由三十公斤提高到三十八公斤,棉纱一等一级品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四。
现在全厂四个车间八名正副主任中,有五名是从技术人员中提拔起来的,四个业务科室的五名正副科长,全部由技术人员担任。全厂还从技术人员中晋升了几名工程师和一名助理会计师。去年,他们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发展了三名党员。
为了给技术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科研创造比较好的条件,这个厂新建的住宅,优先照顾技术人员。目前已有十八名技术人员搬进了新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