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惊人相似的军事冒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3
第4版()
专栏:

惊人相似的军事冒险
新华社记者述评
马克思有句名言:“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在,当我们把勃列日涅夫集团同当年希特勒稍加对照,就发现它们在对外侵略的手法上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四十年前,一九三九年春天的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数十万武装到牙齿的希特勒军队,运用“闪电战术”侵入捷克斯洛伐克,并于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了军事占领。同年九月一日凌晨,希特勒又出动五十八个师,两千架飞机,两千五百辆坦克,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华沙。
由于希特勒使用“闪电战”累获成功,后来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者便纷纷效尤,用以对别国发动军事侵略。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对希特勒的这一手运用得尤为到家。
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日深夜,苏联出动大量飞机、坦克,采用希特勒的“闪电战术”,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军事入侵,一夜之间占领了布拉格。十一年后,他们又在亚洲重演故伎,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晚派兵入侵阿富汗,在几小时之内,就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杀死了阿明。
希特勒侵占捷克、波兰和勃列日涅夫集团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的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夜间进行突然袭击,而且还在于他们发动侵略的阴谋伎俩。
希特勒在发动战争前,施放“和平”烟幕,掩盖他进行侵略战争的准备。他在公开的声明中竭力表白“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在欧洲没有领土要求”,他还大谈同捷、波的“友谊”,并且和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友好协定”。但是,一旦他认为战争准备就绪,时机成熟,就悍然向捷、波开刀了。
勃列日涅夫集团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之前,也是大念“和平”经,大唱“缓和”曲。世界上许多人对苏联居然大举入侵阿富汗所表示的震惊和意外,证明苏联采取以
“缓和”为烟幕来掩盖军事冒险的策略,的确曾对一些人起了一定的作用。而苏联对这两个邻国的领导人事变前称兄道弟,大谈“友谊”,一夜之间又搞掉他们。口蜜腹剑,就谋略的奸险、手段的狠毒而言,都不亚于希特勒。
以“保护”的名义,来美化霸占别国领土的侵略行为,也是德国法西斯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相似之处。当年希特勒声称,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家,使它们“避免毁灭”,防止别国“占领”。后来,勃列日涅夫集团也把他们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占领说成是“帮助”捷克斯洛伐克“保卫社会主义成果”,“保护”它免受侵略。现在,苏联又把对阿富汗赤裸裸的军事干涉,说成是“采取保护阿富汗独立和主权的措施,是出于抵抗帝国主义干涉的迫切需要”;是“防止第三国的干涉”。
希特勒曾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手法声称,德国无意利用德国军队占领的据点作为对别国的作战基地。但是,言犹在耳,德国法西斯在占领捷、波两国后,便以此为基地,横扫整个欧洲。勃列日涅夫也采取类似手法,说他们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是“临时留驻”,一俟捷局势“正常化”,苏军就立即撤出。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苏军并没有撤走一兵一卒。苏联武装侵略阿富汗,勃列日涅夫集团又说什么“一旦导致采取这种行动的必要性的原因消除,苏联军事人员就将全部撤出阿富汗。”然而,迹象表明,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目前,已达八万五千人。
同样相似的是,希特勒和勃列日涅夫都在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言词之后,对他们占领的国土上的人民,实行血腥镇压和屠杀。
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再一次大开世界人民的眼界,使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凶恶面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